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7日 星期二

    河北大学生态环境系:党建引领 创新生态环境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刘东岳 王洪杰 刘玲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7日 08版)

      河北大学生态环境系为服务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秉承“立生态环境前沿,书绿水青山文章”理念,坚持“四个面向”,有力推进河北大学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双一流”学科群建设。围绕流域/区域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形成系统性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特色,扎实促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美丽雄安新区

      生态环境系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示范,主动服务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党建赋能科研创新,汇聚师生强大合力,扎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一线,将教学搬到村头淀边,把科研融入荷塘苇田。生态环境系组建团队开展多期生态环境管理专项工作,全面参与《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雄安新区)实施方案》等管理政策咨询18项;参加《白洋淀清淤试点方案》《安新县芦苇平衡收割实施方案》等20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技术评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白洋淀水质由劣Ⅴ类稳定提升至Ⅲ类标准,达10年来最好水平,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各方合作突破水资源优化调配、梯级近自然水质净化等关键技术17项,处理水量规模达到450000立方米/天,突破大尺度近自然湿地构建技术体系,实现了大城市再生水规模化生态利用,在科技支撑白洋淀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24年3月,河北大学生态环境系雄安生态环境研究院师生联合党支部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传承黄大年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生态环境系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97%,其中河北省优青2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人选1人、河北大学毓秀名师1人,建有河北省湿地近自然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白洋淀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全国率先建成一支成建制驻守雄安新区的白洋淀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教师团队,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用辛勤和汗水、创新与奉献,践行“把论文写在雄安大地上”的誓言。“一顶草帽、一双雨鞋”,教师团队走遍白洋淀143个淀泊、3700条沟壕、78个淀中村,培养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生力军。近3年获国家级项目9项,其中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项。2020年以来引进A类人才13人,其中8人获国家基金资助,资助率达61.5%,是国家平均资助率的3.5倍。2023年8月,白洋淀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打造科创先行标兵 助力雄安新区建设

      生态环境系接续打造“扎根服务白洋淀五十年”社会服务模式,支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优美示范区和绿色发展标杆区,助力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样板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争做科技惠民领军人,建立减污降碳、绿色循环、生态增容等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打造绿色低碳和生态环境科技制高点。“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构建”标志性成果和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实体模型等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被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认定为二级标志性成果;作为雄安治理成果被重点展览并与全国专家分享,在浙江、山西等地推广。2023年12月,《荷红苇绿——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综合治理·公益纪实》获中国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金奖。

      未来,生态环境系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文明领域办学特色,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刘东岳 王洪杰 刘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