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思】
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化进程对历史及当下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类新型文化遗产,具有打破自然与文化、物质与非物质的特性。
新形势下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应坚持两个基本方向:
一是要立足文化遗产本位,切实提升保护更新的水平,尤其在保护技术、文旅规划与资源挖掘等方面突破现有瓶颈,尽快形成具有国际地位的标杆项目。我国虽是文化和自然遗产强国,但尚无一项工业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与我国工业遗产资源的丰富程度很不相称。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历史见证的工业遗产,其保护更新水平与向全世界更好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能力成正比,寻找尽快提升这一短板的方法,已时不我待。
二是要认识到工业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密切关系。作为产业结构转型特别是从“有烟工业”向“无烟工业”过渡的产物,工业空间、设备的遗产化保护更新,在客观上保护了自然资源,还原了绿水青山,让以往的污染源变成了与自然风景相协调的景观,从而实现了自然遗产与工业遗产的有机共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空间不会自动成为工业遗产,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保护更新措施,不但可能浪费工业文化资源,甚至还会拖自然景观“申遗”的后腿。
上述两个大的层面,是就目前工业遗产实际情况的笼统之论。归根结底,今后工业遗产保护更新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这个大局,从而在新形势下实现更大作为。具体来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新形势下,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应及时找准自己的定位,要以更高的时代要求与政治站位来统筹工业遗产保护更新,认识到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是文化遗产保护当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多为古代中国的文化遗存。而工业遗产与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工业建设直接相关,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历史物证。因此,我国工业遗产绝大多数具有红色工业遗产的属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党史价值。不言而喻,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事关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整理与讲述,更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有效的挖掘与传播,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中理应有着重要地位,这应当成为工业遗产领域的共识。
其二,要以文化遗产保护大框架统筹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工作。
近年来,我国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突破了一系列技术瓶颈。但工业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一般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使得工业遗产“轻保护,重更新”问题非常突出。我国工业遗产资源固然丰富,但同质化改造也形势严峻,风格差别无几的工业遗产园区或建筑随处可见。“修旧如旧”多为“修旧做旧”,忽视了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部分。因此,今后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工作要牢记保护当前,以更新促保护,避免在保护更新过程中出现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偏差。
其三,工业遗产保护更新要有大局意识,尽可能依托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国际标杆的遗产项目,并通过工业遗产重大文旅项目的牵引力,大尺度改善自然环境。
工业遗产往往规模较大,是有着“不进则退”特殊性的文化遗产,倘若得不到妥善的保护更新,它会使得周围环境沦为“锈带”,而行之有效的保护更新,则会迅速促进周围环境成为“秀带”,这也是重大文旅项目牵引力带来的效果。
在存量时代,近年来以“微更新”为主导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难免在一定程度上让工业遗产保护更新陷入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桎梏,更无助于依托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来改善自然环境。
在新形势下,工业遗产保护更新要有大作为,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目前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各界要通力合作,尽快形成保护合力,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韩晗,系武汉大学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