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

    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创新“职教出海”模式 培养涉外商务人才

    作者:陈永生 叶龙达 武丽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6日 10版)

      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职教出海”育人模式,成效显著。

    拓展“三知”领域

    强化涉外人才跨文化工作能力

      学校积极拓展“三知”枫林文化思想领域,拓宽涉外商务人才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滋养“枫林文化”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校以“枫林内涵”赋能涉外教育,开设“涉外文化博雅讲堂”,开设户外课堂、模拟国际商务谈判等,有效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定期开展“枫林国际节”,组织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外籍专家开设讲座,积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成立“枫林跨文化研究院”,在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合作院校共同成立研究院,以枫林特色打造涉外教育资源平台。

      丰富“枫林底色”认知,升华爱国主义情怀。学校开展“枫林底色”品牌化活动,组建王经燕“枫林底色”红色文化宣讲团,赴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河南省洛阳市等地开展宣讲30场,宣讲团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联合九江市永修县编制红色教育教材《两地书》。开展“枫林底色”常态化活动,先后开设“枫林大讲堂”10场,邀请行业领袖、知名学者、老红军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开展“枫林底色”课程化活动,将“枫林底色”红色文化融入课堂,遴选思政示范课程6门。

      打造“枫林基地”行知,提升学生素养。学校联合企业共同建设“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产教基地”,协同顺家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就业实习基地”“定向人才培训基地”,参与企业的全球供应链规划与实施,并获得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与人才项目;学校牵头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20余所高校、中资企业和商会(如中格集团、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等)共建跨国人才产教联盟,进一步推动“职教出海”。

    构建“三识”体系

    丰富涉外人才国际知识储备

      学校构建“通识”“专识”“特识”的“三识”教育体系,全面深化涉外商务人才的知识储备。

      “科教融汇”形成通识。学校坚持跨学科教学理念,将国际视野和数字素养融入教育全学段,积极引入“国际化”调研通识课程。先后引入“全球视野下的商业环境”等国际课程,结合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商业环境,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将数字化技术融入通识课程,结合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增设“数字经济与国际贸易”“人工智能在商务管理中的应用”等前沿课程,引导学生探索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

      “产教融合”打造专识。学校遵循“产教融合”理念,构建与行业需求高度契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行“双元”主体育人模式,与跨国企业共同开发“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跨文化商务沟通”等核心课程。积极执行“双导师”制度,与涉外企业合作,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并聘请产业教授、产业导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推动“校内学术导师+校外行业导师”特长交互,助力学生学业和就业双提升。

      “校外联动”挖掘特识。学校实施“校外联动”特识项目,培养涉外商务人才独特的行业洞察力和竞争力。开发“国际商务实战营”课程,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商务实战项目,打造教育核心竞争力。制定“三明治式”拓展课程,第一学年在校内培养团队意识,第二学年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特长与优势,第三学年通过校外实践开拓学生国际视野。近5年,学校输送了上百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前往海外交换学习或前往海外中资企业参加实践活动。

    打造“三阶”平台

    增强涉外人才职业能力

      学校积极打造“基础技能筑基阶”“实践技能强化阶”与“创新技能飞跃阶”的“三阶”技能平台,全方位提升涉外商务人才的综合能力。

      以工作真岗位筑牢基础技能阶。学校实行助学岗位练技,遵循“岗技统一、多岗轮换、师生同岗”的原则,开设教学助教、科研助教等岗位,培养学生涉外经贸综合素养。实行实习岗位锻技,以“三方共赢、校企双岗、双师带岗”方式设置境外联络处,对接企业实习岗位,开展各类实习活动。实行生产岗位强技,成立工业互联网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加入全国数字营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中国联通九江分公司共同建设省级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

      以研发真任务强化实践技能阶。学校采用“服务地方、对接商务、承接项目”的方式,先后参与政企数字营销等工作任务。成立涉外经贸研究院,通过“创技术、改方式、转成果”带动师生在科研中提升能力,学校年均横向课题收入19.91万元,技术成果转化19.75万元。搭建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通过“服务企业转型、服务终身学习、服务技能提升”构建全民终身数字学习“立交桥”。

      以创业真项目创新技能飞跃阶。学校着力建设“涉外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设置“创我”创业项目,助力学生项目实现从创意到市场的跨越。构建外贸数智孵化空间,鼓励学生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应用于涉外商务领域之中。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实施“乡村创业导师计划”,组织“乡村创业挑战赛”,推动形成“科技助农”“美化乡村”服务品牌。

      (陈永生 叶龙达 武 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