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

    法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百年演变与当今转向

    作者:梁爽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6日 14版)

      在法国中学的众多课程中,历史教育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中学历史课程的载体,教科书在传承集体记忆、构建国家认同、让学生内化共和价值、塑造学生的历史观等方面无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它也经历了一些发展和演变。

      考察近代法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埃内斯特·拉维斯、阿尔贝·马莱与朱尔·伊萨克的贡献不可忽视。拉维斯生于1842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曾担任拿破仑三世之子的老师。第二帝国崩溃后,拉维斯前往德国研究中世纪史并完成博士论文。他在1888年至1919年间担任巴黎大学教授,关注中小学历史教育,并撰写了多部历史教科书,被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誉为“国家教师”。拉维斯撰写的历史教科书以民族国家为叙事框架,讲述了法国人对本国历史的认知,强调法国的历史荣耀和民族精神。其叙述清晰、逻辑严谨、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学生喜爱,从而成为法国历史教科书中的经典之作。

      1902年法国修订学校课程大纲,拉维斯先后推荐阿尔贝·马莱和朱尔·伊萨克两位中学历史教师编写新版历史教科书。“马莱—伊萨克版”教科书以历史时间为线索,分为“西方与希腊”“罗马”“中世纪”“古典时代”“革命”“现代世界的诞生”六卷,针对从初中到高中的学生。教科书以政治史为主线,对历史事件进行线性叙述和解释,强调法国历史上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强化对国家历史的理解和民族认同。

      “马莱—伊萨克版”教科书自20世纪初出版后,一直畅销至20世纪60年代,锻造了数代法国人的民族情感、历史观和看待世界的角度。但是,随着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变化,这一版教科书也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批评者认为其内容过于繁杂,不利于学生学习与消化;过分强调政治史,忽视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教科书厚达数百页,使得历史教学中多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参与性不强。

      鉴于此,法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出现重大变革和转型:在形式方面,历史教科书的版式和设计发生变化,从厚重的书籍转向更轻便的版本,如高一历史教科书的平均页数从约470页改为340页,长篇文字也变成一单元一跨页的模式。一跨页中,既有文字,又有彩色图片、地图、图表、参考文献等元素。在内容方面,增加了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吸收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例如,引入年鉴学派的观点,开始关注历史的“时段性”和“结构性”。在教学方法与指导思路方面,通过设置问题、提供多种史料、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教授学生如何分析史料、如何进行历史解释、如何进行历史写作等,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国家开始提倡历史教育应服务于一个更宏观的学生综合能力目标,而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目标。因此,中学历史教育除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实之外,还专门辟出模块,配之以“道德与公民教育”内容。其涉及公民教育的方方面面,如权利与义务、人与社会、共和价值、政治与社会生活、安全与和平、国际关系等,旨在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逐渐接受共和国的价值观。

      如今的法国中学历史教科书采用“国家定纲、出版社编写”的模式。自2013年起,课程大纲高级委员会负责制定中学教学大纲。在课程大纲经教育部批准后,各个出版社组织编委会根据大纲编写教科书。一般而言,出版社会邀请一线教师、学科专家、督学等,遵循团队协作、能力互补的原则,共同编写教科书。在编写完成后,由出版社组织专家会审,并完成后续的修订工作。之后,各出版社印制新书目录与样书,邮寄给中学教师供其讨论、挑选。在收到多家出版社的教科书样本后,一线教师会就教科书选择问题在教学委员会中讨论,最后经学校理事会批准后确定本校所用教科书。

      与此同时,法国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路也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变。历史教学从叙事转为以问题为导向:虽然初中历史教学仍以时间为线索,但从高中开始,每年的课程大纲都是围绕着若干重大问题展开;高中课程的重点落在近现代史,例如高二、高三的历史课程几乎只关注近现代史中的主题,涉及古代史内容较少。法国高中历史教育把“现在”作为基准,希望通过让学生了解过去,以更好地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被其塑造的当今世界。

      因此,中学的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视国际视野:不仅对世界大国的近现代史着墨颇多,连法国本国的历史也被置于更广阔的国际关系中加以考察。与此同时,历史教科书中加大了有关当代历史(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篇幅,特别是冷战、殖民地独立、欧洲一体化、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等当代史中的重大问题。例如,2009年,法国高中毕业班的历史课程的主线是“1945年以来的世界(主要是二战后和冷战背景下的东方)、欧洲和法国”,但对这三个地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涉及甚少。2019年的历史课程大纲对此做出重大调整,课程主线演变为“1930年以来的大国关系与政治模式对立”,把各个大国放在国际背景中加以考察,强调“众多参与者”如何塑造国际格局。此外,大纲增设“20世纪70年代至1991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挑战”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欧洲和法国:合作与冲突”两个主题,旨在增进对当今世界的理解。

      又如,中国历史在法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有所调整。法国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关注点转向1949年后的中国,尤其关注中国如何从战后经济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对非政策等与现实紧密相关的问题。这表明法国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进行调整,以便于学生理解当下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法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百年演变,实际上反映出中学历史教育意义和目标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民族认同塑造,到强调传递共和价值、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再到让学生通过历史“理解”当今世界进而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进一步说,法国中学历史教育的目标已经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因此,法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变化,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更新,更是法国历史教育理念的转变和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

      (作者:梁爽,系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