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5日 星期日

    凝脂似玉“中国白”

    ——浅谈德化白瓷的工艺之韵

    作者:王焕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5日 09版)

        德化瓷塑《“和谐”花篮》·局部

        白釉鹤鹿仙人雕像

        德化瓷塑《扬帆起航》

        白釉蟹形水壶

        德化瓷塑《天鹅湖》

        德化瓷塑《纸》·局部

      【艺匠中国·德化白瓷】

      福建千年古县德化,有着优质的瓷土资源。这里的瓷土以“白”见长,可塑性强,瓷塑技艺享誉天下。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有云:“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

      德化白瓷有着“中国白”之美誉。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它所呈现出的并不是单一的“白”,而是有温度、有层次,且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多种多样的“白”。从明代的“象牙白”“猪油白”“孩儿红”,到明末清初的“葱根白”,再到当代的“高白”“建白”瓷,德化白瓷的白度从70度提升至80度左右,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工艺革新成果。

      除了多样的“白”,由于德化瓷土中氧化硅和氧化钾的含量较高,烧造出来的瓷质纯净光亮,具有凝脂质感,德化瓷塑作品如脂似玉,温润雅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含蓄内敛的美学观的具体体现。

    瓷艺远播 经典永传

      德化瓷的生产,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以烧制青瓷为主,后出现青白瓷。宋元时期,我国制瓷业蓬勃发展,凭借毗邻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福州、泉州、厦门的地理优势,德化窑生产的优质青白瓷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德化的白釉瓷器,尤其是宋元之后的白瓷雕塑,是在适应海外贸易发展和当地人民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发展兴盛起来的,其外销瓷带有明显的海外文化特征。如宋元时期知名的外销器物军持,造型独特,长颈大腹,肩部丰满。在2008年摩洛哥发行的世界首枚丝绸镶嵌陶瓷邮票上,便有德化窑军持的形象。

      明代是德化瓷生产的又一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其发生变化的分水岭。德化窑一改烧制青白瓷的传统,烧成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白瓷,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白瓷品种。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以何朝宗为代表的名工巧匠纷纷涌现,如何朝春、张寿山、林朝景、陈伟等人,均是当时的瓷塑高手。他们擅于塑造神话或历史人物,在工艺技术上实现了泥与火的高度妙用,在艺术表现上更是刻画入微,生动传神。其中,尤以何朝宗所塑人像最为知名,为后人树立了美的典范。如其作品《白釉鹤鹿仙人雕像》,通体施白釉,人物怡然自得地盘坐于洞石之上,其旁左卧一小鹿,右立一仙鹤,动静结合,为瓷塑增添了生机与情趣。何朝宗不仅充分掌握了瓷土特性,还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捏、塑、雕、刻、刮、削、接、贴”八字技法,成为德化瓷塑技艺的宝典,将这门艺术推向前无古人的境界。

      清初的德化瓷塑延续了明代的艺术风格,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娴熟的工艺造就出千姿百态的器型和丰富多彩的装饰,尤其是模仿木器、漆器、石器等工艺品的瓷器惟妙惟肖,体现出高超的制瓷水平。如清代白釉镂空缠枝牡丹纹笔筒,胎骨细密坚致,腹部透雕缠枝牡丹花卉,雕刻细节尽显别致风韵。

      明清时期,亦是德化外销瓷发展的繁盛时期。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德化瓷器的形制、纹饰开始依据欧洲商人的要求而制定,或以中国传统纹样装饰欧洲器型,或在中国传统器型上饰以西洋人物及纹样、镶嵌欧洲镀金铜座,乃至生产出从造型到装饰均体现西方艺术风格的作品。

      德化瓷塑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其声名远播,享誉海外,为德化瓷塑产区带来了蓬勃的发展,奠定了德化白瓷在世界陶瓷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

    自出心裁 古韵新姿

      德化瓷塑发展至当代,其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随着技术进步和审美变迁不断进行着革新。当代瓷塑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和形式,而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大胆尝试将现代视觉元素和审美观念融入其中,创造出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性的雕塑作品。寓意丰富的神仙形象、羽衣霓裳、锦簇花团等,体现出德化白瓷的多样之美。

      当代瓷塑不仅有对经典题材的诠释,也有对于形式的拓展以及设计观念的表达。即便是同样的人物题材,在当代德化瓷塑家的表现下也有别于传统造型,可谓“千人千面”。如当代瓷塑艺术家的《刘海戏金蟾》,虽是传统题材,却构思奇巧。作者不仅塑造了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形象,还将刻画重点放在对水浪的层次感及动势的营造上,通过写实手法巧妙处理,使其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美感。此外,如《雀羽生辉》《天鹅湖》等作品则将自然景物、经典舞剧等融入瓷塑作品,具有浓郁的时尚气息。

      同时,工艺陈设瓷也推陈出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技艺革新和当代面貌。以瓷花为例,早期的瓷花创作大多作为实用品的美化,以局部装饰物的形式出现。当代德化白瓷雕塑作品如《扬帆起航》,则由单一的捏塑转变为更加精细、复杂的组合。船帆薄透如纱,瓷花生动逼真,满载中国陶瓷和茶叶的巨船,加以繁花和白鹭等装饰,寓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整件作品除采用传统技艺外,还运用了浸、涂、托等技法,洁白无瑕,秀雅庄重,荣选为国礼,彰显大国风范。

      此外,观念瓷、景观瓷等各种现代新型瓷层出不穷,相关瓷塑作品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以崭新的姿态进入大众的视野。如作品《纸》表现的是在老窑砖上承托着经窑火烧制而成的薄如蝉翼、层层叠叠的“纸”。作者通过对白瓷这一古老烧制技艺的全新演绎,表达出粗糙的窑砖与细腻的瓷“纸”之间的内在关联。

    师古不泥 百技争艳

      当代德化制瓷艺人在继承传统瓷塑技艺的基础上,师古不泥古,利用现代科技,通过改良制瓷材料、革新烧制技艺,将白瓷工艺推陈出新。同时,他们还借鉴其他艺术门类之所长,不断提升、拓展瓷塑技艺,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技法和新形式。

      德化瓷塑作品《“和谐”花篮》展现出德化白瓷“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的艺术特色,由高岭土配制而成的瓷泥,在制瓷艺人的捏、推、揉、雕中绽放出栩栩如生的花朵,争奇斗艳。《神话》《鹤语吉祥》等当代薄胎人物瓷塑,将人物身上的纱衣塑造得薄如蝉翼。细看人物发丝细密如织,这不仅考验着瓷塑家精湛的雕塑技艺,而且对材料制备和烧制工艺要求也极为严苛。瓷土的塑性和延展性不仅要达到标准,还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特定的空间中完成塑形,才能进入烧制环节。

      “极彩”是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在德化白瓷雕塑造型基础上,结合唐卡制作工艺创造出的全新艺术形式。以天然矿物质颜料描绘出的绚丽色彩,与德化白瓷的素雅相碰撞,于对比中尽显当代瓷艺之美。

      此外,应用浮雕、凹雕手法制作的瓷板雕作品,可在光线透视下形成影像,并随观者的视角移动。如作品《魅影》在正常光照下呈现隐约的凹凸雕刻感,通过柔和的透光技术,白色瓷板上便显现出红唇图像,真实立体。德化瓷塑艺人还利用电子技术在一些作品上安装特别装置,使其能够动起来。这些别样的呈现方式既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也体现出当代德化制瓷艺人的锐意创新,拓展了德化瓷塑的表现形式。

      千年窑火,淬炼匠心。历代德化制瓷艺人以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在瓷土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使得德化白瓷在艺术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德化窑的烧制技艺和白瓷雕塑艺术的文化魅力,不仅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在世界陶瓷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过德化新一代陶瓷艺人的不懈追求和开拓创新,德化白瓷艺术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展现无限可能。

     (作者:王焕,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