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4日 星期六

    “搬”进好日子 “干”出幸福来

    ——粤桂携手做好易地搬迁后增收致富文章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毛秀萍 龙石津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4日 03版)

      “我们家4口人,丈夫生活不能自理,之前靠领低保勉强维持生活。”韦朵珍曾是广西马山县古零镇的贫困户,2019年搬迁至离家20多公里外的白山镇合诚社区,通过就业安置顺利脱贫。“现在在家门口的帮扶车间工作,下楼就上班,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韦朵珍说。

      自广东深圳福田区对口帮扶马山县以来,7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引进帮扶车间19家,为搬迁群众提供了1700多个就业岗位。许多像韦朵珍一样的群众,从偏远大石山区搬出来,住上新楼房,过上新生活。

      引进东部企业建立帮扶车间,给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是粤桂协作机制的缩影。近年来,广东广西携手并进,通过共建产业园区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时还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及搬迁群众意愿,提供技能培训等服务,为广西的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搬到这里住不仅可以照顾小孩,还可以工作赚钱,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背着大包小包外出打工了。”6年前,覃梅芬一家从都安瑶族自治县龙湾乡搬迁至澄江镇仙埌社区,并在社区配套产业园内的帮扶车间稳定就业,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深圳宝安·河池都安粤桂协作产业园是都安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产业的配套项目。产业园通过粤桂协作等平台,先后引进8家电子、塑胶玩具、服装加工等方面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吸纳了1250多名广西籍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均月工资2500元以上,真正实现在家门口稳岗就业。

      粤桂协作食用菌产业园是粤桂产业协作、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的成功案例。2021年10月,深圳万雨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到都安考察后,立即决定投资建厂,发展菌菇产业。“都安的条件得天独厚,我们食用菌产业需要用到的原材料桑枝、木屑可以大量就地取材。”该公司负责人刘康文介绍,其菌菇产业将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紧密联合,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00个,间接带动当地就业创业近200人,成为大石山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粤桂两地深化合作,依托东部企业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输送支持,持续推动广西产业提质升级。

      “我们社区1869户搬迁户,已经全部实现一户一就业。”崇左市天等县天等镇党委书记冯新吉介绍,龙岩社区是广西崇左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以“易地搬迁+帮扶车间”模式,打造楼上可居住、楼下可就业的就业帮扶一条街。目前,社区已引进15家企业进驻安置点建设帮扶车间,关注并解决了社区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题。

      “搬迁初期,许多居民还不太适应新环境,小孩一放假就回了老家。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逐渐融入了县城生活。”冯新吉欣慰地说。

      鉴于帮扶车间的就业人员多为需要照顾家庭的妇女,天等镇龙岩社区群众活动中心在粤桂协作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创新性建设学童托管站,帮助搬迁群众、务工人员解决学童管护问题,解决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2021年以来,天等县累计获得2.26亿元粤桂协作资金,逐步完善了教育、医疗、农村生活污水等民生基础设施。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毛秀萍 龙石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