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是我国知名史学家、教育家。周洪宇、党波涛整理的《回归大学之道——章开沅口述史》一书,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16章,除前两章简要回顾章开沅早期生活与求学、从教与治学经历,后一章晚年忆故人外,主要总结了章开沅任职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期间的教育理念、发展思想和改革实践。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读来颇有收获,因此撰文,谈谈从中感悟到的章先生的品格与精神。
大爱情怀
章先生是一个至纯至性、充满爱心的人,认为好教师要以“爱满天下为己任”。他爱教育,说教育是关系民族、关系人类千秋万代的大业——教育要作为先导,不仅是世风的先导,还是社会改善的先导。他视教育为一生的最大寄托,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教育的研究、讨论、试验、创新,开拓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他爱教师职业,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爱,希望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他爱学生,认为爱是教育的本源,他喜欢那些朝气蓬勃的学生,担任校长后虽然不再为本科生授课,但时刻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他爱青年学者,把他们视为希望之所在,他说个人的志愿,无非是当铺路的石子,让青年学者成长的道路稍微平坦一点。他自喻一生好像一只忙忙碌碌的老鸡,成天到处啄啄扒扒,如发现什么谷粒、昆虫之类,便招呼小鸡前来会餐。他还爱学校的一切,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和人世间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章先生的大爱情怀是一种发自内心、出自本能的博爱,更是缘于他一以贯之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命运和人类文明的关爱。他早年曾逢战乱、家无定所,流落川江当船工、浪迹重庆苦抄文、铜梁从军关禁闭。虽产生过悲观的情绪,但他从来没有厌世,因为他始终热爱这个国家、热爱现实生活。他非常珍惜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以爱满天下反馈社会。
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章先生一辈子的学术追求。他认为真正的学者要具有超越世俗的纯真与虔诚,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奉献更重于谋生,其终极目的则在于追求更高层次的真、善、美,正所谓“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唯有如此,才能不趋附、不媚俗、不出违心之言。他说:“史学的可贵品格首先就是诚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求实存真”,离开实与真,史学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历史研究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而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精华就是实事求是。
求真务实的目的在于创新。章先生在学术上从不保守,从不守成,锲而不舍,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从辛亥革命史研究到张謇研究,再到现代化史研究和教会大学史研究,每一次研究领域的转换,都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学术天地,无不表现出他过人的学术眼光和惊人的洞察力。
求真务实也是章先生的立身之本与管理之道。他的书斋就命名为“实斋”。他以学者身份任校长,始终保持着一身正气和坦荡胸怀。他不易被糊弄,而是善于识破工作汇报中的虚假与水分。他批评学术不端等现象,提醒“重量轻质”“重科研轻教学”等可能。在批判之后,他也会冷静地思考。他认为就教育谈教育说不透当前教育的症结,必须超越教育,把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大学应明辨是非,树立良好的学风,以正确的舆论影响社会。
有着七十年教育、教学经验的章先生,认为教育需重视品德教育,“培养好公民”。教育关系人类的命运与未来,“教育最重要的是做人教育,是道德”“无论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人的素质是最为重要的”。他赞赏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等近代历史上著名大学校长在办学过程中的先进理念与方法,认为正是他们将学生“人格的塑造”放在首要地位,才造就了这些名校。在他看来,教育是慢工细活,教育的根本是人格的养成,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他觉得教师更应像精心培育花木的园丁,必须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与季节的环境变化,循序渐进地从事本职工作,最忌急于求成和揠苗助长。
守正创新
守正是尊重规律,恪守正道;创新是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章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千头万绪,不容易改,也不能乱改,应该有步骤,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一是回归大学之道,二是回归教育本性。
章先生深知大学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既要遵循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他认为现代大学首先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为此,华中师范大学与地方开展了“一校一县”合作办学的尝试,通过大学来协助地方政府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其次,教育要面向世界。他要求大学要加强学术交流,关注世界教育改革潮流,以一流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再次,大学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培养出一批适应性较强、基础知识比较广博的通才,才可以迎接21世纪新科技浪潮引发的挑战。
章先生提出,大学发展一定要注意集中优势,节约运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特色发展。在学校发展方向上,他提倡“教学为本”,也倡导“勇攀科研的高峰”;在专业发展上,主张办好若干重点专业和重点学科,形成学校独有的特色,在部分学科方面成为该领域的权威;在课程设置上,他强调必须考虑长远,避免刚刚培养出来的新式专门人才就面临就业困难的畸形状况。他说校园老师、职工和学生一批一批来了,又一批一批走了,如同连绵不绝的流水,但名校应如同铁打的营盘,历经世变沧桑长盛不衰。
读此书感受深、收获多,故由衷希望这本书能使更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从中受益。
(作者:董泽芳,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