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中西通观 见高识远

    ——钱锺书《管锥编》中的骈文批评

    作者:于景祥 孙巍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17日 12版)

        《钱锺书集·管锥编》

      【光明书话】 

      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一书在骈文批评方面的成就是多角度的,诸如对骈文产生、发展、演变历史过程的梳理,对骈文产生原因的探讨,以及对骈文与散文关系的分析,都有超乎寻常之处。然而,经过认真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他在骈文批评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摆脱单纯的本土化局限,采取中西对比的方式进行考察和分析,进而得出客观、通达的结论,展现出中西通观的学术视野。

      关于骈文的弊病,自这种文体产生以后,批评者代不乏人。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批评视野绝大多数都停留在中国本土范围之内,不仅由六朝一直到清末的古代骈文批评都局限于华夏本土之内,就连近代、现代、当代也罕有利用中西结合的视角来阐述这一问题的。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钱锺书在《管锥编》一书中从中国本土文献着眼,分析骈文“常有两疵,犹《圆觉经》所戒‘事理二障’。句出须双,意窘难偶,陈义析事,似夔一足,似翁折臂;勉支撑而使平衡,避偏枯而成合掌……如《雕龙》举刘琨‘宣尼’‘孔丘’一联,其弊显见;老手大胆,英雄欺人,杜撰故实,活剥成语,以充数饰貌,顾虽免合掌,仍属偏枯,其弊较隐……《哀江南赋》:‘王子洛滨之岁,兰成射策之年’,至自呼小名,充当古典,俾妃王子晋,大类去辛而就蓼、避坑而堕阱矣。两疵者,求句之并与词之俪而致病生厉也”(《管锥编》全汉文卷五二)。钱锺书结合骈文创作实际,揭示骈文创作中的两种弊病,其中一是为了在对偶之时避免偏枯而造成的合掌重出之病,二是在用典之时为了避免孤立而凭空硬凑造成的弊病。有理有据,论证深刻。但是钱锺书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将视野扩展到西方,进一步分析说:“西方曩日论文云:‘意初无对而强以词对者,譬如筑垣,此边辟窗,彼边亦必虚设假窗,俾能对称’,亦同病之药言也。”(同前)中西对比,指出西方文学艺术中也有“无对而强以词对”的现象,其文艺家对于此种弊病的分析、批判也适用于中国的骈文,不失为治病之良药。

      《管锥编》中就骈文的存废问题颇有精彩之论,并且最后也进入中西通观的视角。如全陈文卷七在论述骈散存废问题时,历数清代初期到中后期骈散之争的状况,着重介绍了清初骈文大家陈维崧对反对骈文的古文派的回击及清中期梅曾亮与管同之间关于骈散优劣问题的论争,其中特别揭示“桐城派”古文家管同与骈文家阮元骈散之论皆走极端,各有偏颇。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自己对骈散问题的正面论述:一言骈散各有其短:骈文华而失实者如“冠玉失面”,本末倒置;而桐城派古文摇曳吞吐,也不免弄姿矫态、东施效颦、丧失本来面目之病;二言骈词偶语及其使事用典由来已久,《老子》《庄子》《孟子》《荀子》一直到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都存在这些表现手法,不能因此而言其用偶运典就是词肥意瘠,古文虽然不用偶语,但是瘠意肥词者也很多,所以关键不是用偶不用偶的问题;三言骈文说理论事的问题,先以刘勰《文心雕龙》、陆贽《翰苑集》、刘知几《史通》三部说理论事的骈体著作为证,说明骈文并不短于说理论事,后以欧阳修、朱熹肯定骈文之言批驳以韩、欧之词兼程、朱之理为其文章精神支柱的“桐城派”古文家否定骈文之荒谬,有釜底抽薪之效。最后一层,为了说明问题,钱锺书将视野扩展到西方,中西贯通,得出更加通达的结论:“尝试论之,骈体文不必是,而骈偶语未可非。骈体文两大隐患:一者隶事,古事代今事,教星替月;二者骈语,两语当一语,叠屋堆床……然而不可因噎废食,止儿之啼而土塞其口也……骈文之外,诗词亦尚。用意无他,曰不‘直说破’,俾耐寻味而已……《文心雕龙·丽辞》篇尝云:‘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又称‘反对为优’,以其‘理殊趣合’;亦蕴斯旨……培根教人辑集反对以积学练才;莱辛谓锐识深究每发为反对;或且以为行文多作反对者,其人构思,必擅辩证,如约翰生是。故于骈俪文体,过而废之可也;若骈语俪词,虽欲废之,乌得而废哉?”(《管锥编》全陈文卷七)综合中国文学批评家刘勰、欧阳修与西方文学批评家培根、莱辛的相关论述,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既实事求是地指出骈体文的两大患,又客观地指出其存在价值,特别又以刘勰《文心雕龙》中“反对为优”、西人培根教人辑集反对以积学练才、莱辛“行文多作反对者,其人构思,必擅辩证”等等观点为据,强调对偶中反对之法的妙处;既承认骈文的末流有“滥施乖方”之弊,但是又强调“本旨固未可全非”,“不可因噎废食,止儿之啼而土塞其口”。进而得出结论:“故于骈俪文体,过而废之可也;若骈语俪词,虽欲废之,乌得而废哉?”(同前)强调骈文虽有弊端,但是骈语不可废除。中西通观,见高识远,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

      《管锥编》中评价骈文作家作品的文字相当多,其中也经常采取中西通观的视角,别有新意。如《管锥编》全齐文卷一五关于张融《海赋》的评价与分析就是如此:“融赋曰:‘照天容于鮷渚,镜河色于魦浔,括盖余以进广,浸夏洲以洞深,形每惊而义维静,迹有事而道无心。’写天上景物倒映水中也……以海面涛生而海底波恬喻人之情动而性静,西籍中亦不期偶遭。一谈艺者尝称古希腊石雕人神诸像,流露情感而若衷心静穆,犹大海然,表面汹涌而底里晏定;一诗人谓人之浮生每为其究竟性灵之反,犹海面浊浪怒激而海底止水澄朗。又与张融铸语如出一手矣。”一方面以本土的视角对南朝齐代赋家张融《海赋》的描写方法进行分析,揭示本赋通过描写天上景物倒映水中的境界,进而展现人心境之法的超妙入神;另一方面又列举西方文学作品中同类手法的运用,两相比较,说明虽然是异域之人,相隔千里万里,但是其表现手法却如出一辙。

      骈文是植根中华文化土壤的特殊文学种类,西方虽然不产,但是其思想观念在西方文学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用典的动机,讲究平衡对称的艺术取向也是存在的。只是由于西方语言文字的特殊性,没有形成以对偶为主体的骈体文。大体说来,在与骈文有关的思想观念上,东西方还是可以找到相通之处,并且可以作为骈文批评的参照的,可惜的是以往骈文批评家大都忽视了这一点。现在,通过对钱锺书先生骈文批评的上述分析,可以说,为骈文批评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作者:于景祥、孙巍,分别系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