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09日 星期五

    家训代代传 凝铸报国情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李蔷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09日 04版)

      “‘应视国事为家事’是村民单超的家训。这一家,儿子从警、女儿从军。”“‘崇学尚德’是村民单进斗的家训,他家六代教书育人……”近日,记者穿行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大新寨镇单庄村,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醒目地悬挂着“家训牌”。村党支部副书记单学军介绍:“村里的武氏、张氏、陈氏等12个家族也各有祖训,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家训。”

      三年前,单庄村村民单明礼牵头召集村人编修《单氏家谱》,编撰村史,进而整理出村内12个家族的祖训和188户村民的家训。

      “结合自家实际,每家每户都设立了自己立身处世、以德持家的家规家训,并制作成‘家训牌’挂在家门口。村民出门进门,一抬头就能看见。”单学军说。

      83岁的村民单恭是一位退休的小学校长,也是村里家训馆建设的参与人之一。单恭介绍,单庄村的祖辈是明朝永乐年间由山东等地到这里修长城、守长城的士卒。守城的日子漫长而艰苦,为稳定军心,朝廷特许兵士可带家属戍边,每一家守一座敌台,除守楼外还开荒种地,被当地人称为“楼台军”。

      祖先修长城、守边疆,化作一种“守护”精神,流淌在子孙后代的血脉中。600多年来,先辈们戍守边塞、保家卫国的精神,凝结成以苦为乐、乐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在这个小山村里代代相传。据记载,抗日战争期间,单庄村作为抗日根据地,村东的山沟里建有八路军的军工厂和被服厂,村里设立了卫生所。和平年代,单庄村又有多名热血青年投身军旅、守疆报国。

      “在单庄村,孩子入学前、十八岁成人礼、结婚成家,都会到家训馆聆听祖训、家训,退休了的老校长单恭的话总是语重心长。”抚宁区委书记张立红介绍,好的祖训、家训已然成为单庄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邻里互助、兄弟和睦,单庄村淳朴的民风远近闻名。单学军说,单庄村的《村规民约》融入了很多家训的内容,有效化解了多起邻里纠纷、农田边界侵占等矛盾。祖训、家训于潜移默化中激发出村庄发展内生动力,不仅助力形成以德治为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还营造出村民致富创业新风尚,家训真正生了“金”。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李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