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08日 星期四

    深蓝无垠 逐梦海洋

    ——看海滨城市筑就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梦想

    作者:本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08日 15版)

        一艘轮船抵达山东港口日照港。新华社发

        图为上海洋山深海港。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超大型集装箱船在江苏南通出海试航。新华社发

        福建聚焦“海上粮仓”建设,打造现代化“海上牧场”。新华社发

      【“海岸与城市”系列报道】  

      “风吹白浪卷轻烟,海水辽阔任征帆。”包容互通的海洋,联结了七大洲和世界各地的人们。秦汉时期,中华民族先辈扬帆远航,闯出海上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架起与世界交往的友谊桥梁;今天,中国人犁海耕波,以实际行动筑就着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伟大梦想。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世界级港口群,约95%的进出口货运量由海运承担。以海洋为载体,智能港口、智能船舶逐步成为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如今,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航海保障体系逐步提升,海洋积淀的历史底蕴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交融互动,正为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注入强大动能。

    智慧港口勾勒城市发展新图景

      仅需1分钟,在浙江宁波舟山港,一辆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可以行驶366米,智能理货系统能完成82.5标准箱理货作业;只要5分钟,中远海运特运通过智能配载,可以快速形成工程车辆装船方案,较传统的1天时间大为缩短;短短1小时,山东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可完成60.2自然箱作业,不断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在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海洋占据了71%的面积。在陆地与海洋的交汇处,港口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图景的典型缩影。

      在东海之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3700米的海岸线上,一艘艘大型集装箱巨轮一字排开,一座座桥吊上下翻飞,一辆辆无人集卡有序穿梭,一幅繁忙的港口生产图景映入眼帘。

      穿山港区是宁波舟山港9个主要港区之一,自2017年起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超千万标准箱,约占整个宁波舟山港吞吐量的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二大单体集装箱码头。

      “今年上半年,整个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08亿吨,同比增长4.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16.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4%。”舟山海事局副局长张忠表介绍,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上半年港口运行的态势彰显了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

      在渤海西端,走进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全流程无人自动化作业场区内,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往来穿梭。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天津已将安全高效、智慧创新、低碳环保视为港口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天津港集团联合华为公司发布了天津港PortGPT(港口大模型)1.0。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介绍,PortGPT1.0可通过视频和图像识别现场生产的多种场景,包括现场作业人员、不同类型的设备、不同的作业安全规则等,未来有望替代码头现场安全员对作业现场进行24小时智能化监管。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和最繁忙的港口网络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了一个领先世界的港口体系。与此同时,港口也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交通枢纽建设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加快港城协调发展,是当前水运发展的重点领域。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表示,目前,我国智慧港口正在逐步成为水运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1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8座,已建及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

      “未来,我们将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智慧港口评价体系,大力推进传统码头智能化改造,持续提升港口服务智慧化水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水运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付绪银说。

    海运增长惠及沿海内陆城市

      日前,一列装载着汽车零配件、二氧化硅和大型机械设备的“湘粤非”号铁海联运国际全程定点班列从湖南株洲北站启程,经过20小时抵达广东广州南沙港后,通过预定海上航线,再把货物发往马来西亚、印尼和非洲一些国家。班列的顺利发运,标志着“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服务全新升级,进一步助力广大内陆企业更快、更好走向世界。

      长期以来,因其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水运和海运在我国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约95%的进出口货运量由海运承担,航线和服务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外贸海运量已占全球海运量的30.1%,全国沿海港口外贸吞吐量达49.6亿吨,同比增长9.6%。

      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渤海湾到北部湾,我国各大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正在快速增长。走进江苏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巨大的龙门塔吊林立江岸,港区停满了即将出口的汽车,船只和卡车加班加点装卸货物,从四面八方而来的运输车在入口处排起长队。

      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副经理王宁表示,被称为江苏“新三样”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出口规模占全国的18.4%,总量居全国第一。2023年,太仓港“新三样”出口超48万标准箱,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8.1万辆,同比增长193%。

      “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呈现出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赵昕说。

      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进出港船舶数量达1521.17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达91.8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4.35%、4.85%。特别是“公铁水联运”等新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沿海城市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也让内陆城市共享航运带来的经济成果。

      “这些满载生产生活物资的船舶能够安全高效地航行在江河湖海之上,其背后离不开航海保障工作。”付绪银表示,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航海保障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智慧赋能、科技引领下,我国沿海航标从2013年的1.22万座增加至2023年的2.06万座,增长了68.8%,并且实现了航标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海图服务从以纸质海图为主,发展为电子海图全覆盖并提供在线发布、实时更新服务,2023年发行中国沿海电子海图达492万幅。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航海保障体系,实现了沿海港口航道‘一图覆盖’,沿海水上安全通信‘一网贯通’。”付绪银指出,接下来,交通运输部将大力开展航海保障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化发展底座”,进一步构建水运发展新引擎。

    邮轮市场激发海洋经济新活力

      7月29日,搭载着4700多名游客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离开上海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始了为期6天的海上之旅。其间,邮轮将停靠韩国济州和日本长崎,最终返回上海。据了解,“爱达·魔都号”设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配置了高达16层、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被誉为“海上现代化城市”。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乘坐‘爱达·魔都号’旅行了。作为宝山人,能在自己家门口体验这么豪华的邮轮,我感到特别开心!”62岁的张阿姨退休后就喜欢上了旅游,在她看来,邮轮上多样的娱乐活动特别适合全年龄段旅客度假休闲。“不光食物品类多样,这里还有乒乓球、篮球、太极拳等体育活动,还可以提前预约观看交响乐和话剧表演。一周时间转眼就过去了,每个人下船时都恋恋不舍。”

      作为国际市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旅游载体,邮轮产业被称为“水上黄金产业”。自去年5月邮轮在我国正式复航以来,我国邮轮市场复航步伐加快。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3艘邮轮预计营运206个航次,全国邮轮旅客运输量预计达到49万人次,其中二季度比一季度环比增长近60%,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我国已有7家邮轮公司的8艘邮轮,在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厦门港、深圳港、三亚港、福州港、广州港等复航,运营中国境内港口始发至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的航线,另有10余艘外国籍邮轮访问我国港口。特别是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邮轮15天”团队游客入境免签政策的实施,邮轮这种“一站式”的出游模式为境外友人提供了认识中国的新渠道。

      “现在许多外国游客抵达港口后,首先就是到旅客服务中心咨询去内地旅行的相关事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尽力做好服务,让外国友人在中国能收获更好的游玩体验。”海南三亚国际邮轮访问港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三亚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口岸营商环境,吸引境内外邮轮公司不断开辟新航线,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高品质的邮轮旅游体验。今年上半年,三亚国际邮轮访问港旅客出入境吞吐量达54624人次,居全国首位。

      据悉,爱达邮轮旗下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当前已经进入总装搭载的加速期。与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相比,第二艘邮轮在总吨位、长度和房间数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将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体验。但与此同时,当前我国邮轮旅游在产品设计、服务质量、市场营销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我国在邮轮设计与建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在邮轮企业运营、邮轮配套产业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欣梁表示,下一步,我国邮轮产业要继续深化开放发展环境,加强与国际邮轮制造商、运营商、港口、文化旅游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多元深层的文化交流,释放邮轮经济“乘数效应”。

      (本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