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

    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作者:高玉飞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07日 07版)

      【专家点评】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对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县域经济作为“压舱石”和“推进器”,在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持续演变和进化,要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带动农村实现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大批分工专业、各具特色的精品小城镇快速崛起,成为带动农村产业转型、促进结构调整的新亮点。这些经济强县都有各自的优势特色产业,一些知名企业还发展成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带动一大批企业获得成长。

      回顾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2000年之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农业生产率大幅提升,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释放,从农业领域转入工业领域。众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拥有充沛市场活力和灵活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县域产业结构的转变。其后,以各类园区为代表,县域经济逐步向工业园区化、农业基地化、城镇集中化转变,专业化集约化的园区经济成为经济强县的重要支撑。在这个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以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自然要素投入驱动为主,虽然管理较粗放,但是响应快速,对市场的敏锐度更高,容易把握市场机遇,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开拓市场,以“滚雪球”的形式实现原始积累,部分企业顺势壮大。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伴随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县域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部分县域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市场先发优势,集中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进而形成聚集性规模化产业,打造出了完整的产业链,成本优势凸显,出现“一县一业”的产业集群现象。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快速融为一体,一些县域经济紧盯海外市场,依靠招商引资、内外合作、订单加工等商业模式,一大批民企迅速获得成长,占领国际市场,并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这个阶段的县域经济,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具有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取得市场领先地位。在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后,勇于开拓海外市场,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引入先进技术、科学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做大做强之后,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着力品牌建设和绿色转型,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产业附加值,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

      比如,江苏靖江市的造船业不遗余力投入技术创新,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与海外客户签订了大量合同,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常住人口仅3万多人的江苏扬州市杭集镇,牙刷年产量75亿支,占国内市场的60%、全球市场的40%。其相继推出的可降解、更环保的产品,既敲开了高端酒店的大门,也登上了“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浙江永嘉县年生产纽扣约500亿粒,近年来雕花纽扣、发光纽扣等创意产品层出不穷,引领了消费潮流。

      由县城工厂生产的,饱含创新元素的船舶、牙刷、纽扣、打火机、圆珠笔等产品,同样是中国制造的一部分。相关产业或许没那么知名,体量也不大,但不少已成为扎根本土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也是中国制造基本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成功案例,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当前,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产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县域存在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人口流失较为严重、高素质人才匮乏、内生性发展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

      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打造优势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和优质公共产品,从而当好乡村振兴的龙头,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起到联上拉下的桥梁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为新时代县域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

      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产业支撑。不同县域主体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因县施策,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植地方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效力,延伸产业链,加强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逐步推动县域经济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拓宽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

      县域经济发展要吸引并留住人才,应制定更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县域工作,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投入,推动优秀人才回流,反哺家乡建设。通过校地合作、委托培训等方式,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县域经济发展要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加入数字经济浪潮。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建设智能制造车间、智能工厂等。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鼓励电商、物流、文旅、数字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产品。

      (作者:高玉飞,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尚文超、苏雁、禹爱华、龙军、赵秋丽、李志臣、张哲浩、李洁 本报通讯员 朱娜、刘贺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