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医科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医科,长期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高层次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健康河南”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面对“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郑州大学在医学教育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实践,激发了办学活力,提升了办学实力。
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体制机制是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2000年,原郑州大学、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合校以来,医学教育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医学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但仍存在权责不清、运行不顺、未形成合力等问题,亟须从体制机制层面予以理顺。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在充分调研校内情况和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2023年12月,学校出台《郑州大学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从体制机制方面为医学教育和学科建设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改革明确了河南医学院代表学校举办医学教育的职能定位,强化其统筹、规划、协调、管理职能。厘清学校、河南医学院、医学相关学院、临床医学院、医学科研单位、附属医院的权责界限,破解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权责脱节等问题。依托附属医院设置临床医学院,明确其临床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的主体责任,明确其由教学实体向办学实体转变,借助优质的临床资源办医学教育,促进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新的医学教育体制机制已基本落地运转,学校初步构建起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医学教育、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初见成效。
坚持“四个面向” 全面提升一流学科建设水平
学科建设是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学校锚定综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不断前行,医学学科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板块,以“四个面向”为根本遵循,努力实现高水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学校医学学科实力雄厚,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排名,其中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临床医学先后两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ESI排名达到0.582‰,世界排名367位。
学校组建成立由樊代明等12位两院院士为成员的临床医学学科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学科发展把关定向。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以临床医学学科建设创新中心为抓手,深入推进“医学+X”新医科建设,深化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整合现有重点实验室平台和学科团队,建设医学创新发展全链条,汇聚高层次人才团队。
学校牵头或参与多个国家级、省级学科科研平台建设,产出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并转化实施。2021年至今,各类医学技术创新及转化应用荣获省(部)级奖励一等奖17项,一批新技术成果转化创造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完善优化学科布局,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附属医院队伍不断扩容。目前,学校共有附属医院13家,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5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7个,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290个,开放床位数4万余张,年门诊量突破2500万人(次),集聚优质的医疗资源,是河南省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临床基地,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新校区重大战略部署,规划建设用地2400亩,建设具有医学教育特质的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校园,构建集教学、科研、医疗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大学综合体。目前,各项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
坚持医教协同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任务。学校医学专业门类齐全、特色突出,共开设13个专业,现有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国家级一流专业和河南省名牌专业。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有关文件要求,统筹做好各类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等工作,落实好各临床医学院分代码招生政策,从制度设计上确保生源和培养质量。
学校医学类专业因优质的人才培养成果和良好的就业前景,在河南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每年高考录取分数居全校前列。在今年河南省本科一批投档录取结果中,学校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录取分数稳居“第一方阵”,其最低录取分数高出本省一本线118分,优质的生源为学校医学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学校以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为抓手,推进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按照“以本为本,本硕贯通,医教协同,‘一体化’统筹培养”原则,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做好顶层设计,细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大教学投入,提升师资力量,逐步建立起以“5+3”一体化为主体的特色鲜明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率、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等均取得较好成绩,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董子钢 孙常程 张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