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23日 星期二

    美育浸润要抓好教师源头培养

    作者:吴 丹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23日 15版)

      当前,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进一步强调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明确了以美育浸润为路径的面向学生、教师、学校的工作目标,并通过八项工作举措,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摇篮,是“抓好教师源头培养”的重要阵地。师范院校要不断探索“三全育人”新举措,建立美育协同育人发展机制,利用综合学科优势,引领跨学科创新美育教育教学新思路。地方师范院校更应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做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一方传承”,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在美育工作中精耕细作。

    革新美育教育理念

      美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培养人对美的认知、感悟、创造来陶冶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美育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革新,意味着将教书育人的焦点转向对学生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全面滋养,人才培养体系不再以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而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一理念强调在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中融入美的元素和审美体验,建立均衡的、多样化的、有启发性的美育教学模式。

      为此,我们需要将美育课程纳入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将美育素养有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在课程设置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知识,而是应以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人文精神及美育能力为目标,倡导美育与专业课程融会贯通,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美育功能,拓宽审美视野,强化学生对自身学科美的认知,提升感受美、理解美、实践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鼓励师范生自主创新,培养面对困难积极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育融入师范院校全程培养体系是培养高水平师范生的重要推手,可以助力师范生在职前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从而为职业生涯奠定重要基石。

    加强美育文化营造

      师范院校的教师是未来教师的培育者,师范院校的学生是培育祖国下一代的生力军。所谓“育己达人”,师范院校的美育应坚持全员覆盖,全力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全过程。

      师范院校要加强美育场地和设施建设,从公共环境入手发展美育场所,打造教室、食堂、图书馆、校园景观等公共空间美育环境,让师生时时置身“美”中。创新“五育”并举载体渠道,积极开展文化艺术展演、竞赛、社团实践、美育支教等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美育活动。联合校园广播、电视台、报刊、公众号、客户端等加大美育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美育氛围。当前,一些师范院校通过引入电影节、原创舞台剧、艺术实践平台、美育研究基地等多样化的形式打造自身美育品牌,如北京师范大学打造的大型原创音乐剧《往事歌谣》,用艺术作品激励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坚定爱国信念;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宛平剧院作为美育实践基地,将校园文化与社会美育资源相结合,引导师范生走进社会美育实践大课堂;辽宁师范大学将以优秀校友为原型的音乐剧《国之韶华》请上校园艺术节的舞台,感召师生尊教爱教。这些特色美育活动滋养师生心灵,将爱国敬业、立德树人等理念与艺术展演完美融合,值得借鉴。

    建立美育教研一体化机制

      美育浸润行动提出“构建完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推进的美育课程体系,遵循美育特点,突出价值塑造”,这需要师范院校以艺术专业改革为契机,利用综合学科优势,结合人文学科、心理学、工学等领域开展融合艺术创作,遵循美的体验从感知到认知到创造到反思的递进层次,建立全方位美育教研一体化机制。借助学校教研基地、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平台,为师生提供跨学科学习机会,打破专业壁垒,拓宽视野、扩展审美认知,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

      师范院校可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及多学科优势,鼓励师生进行多专业跨领域教研科研,打造一批优质的美育特色教研人才培育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师生参与艺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联合教研创新项目。例如,艺术学与心理学可共建合作项目,用艺术介入心理疗愈,帮助人们缓解情绪压力、治愈心灵创伤;艺术学与人工智能可共建合作项目,助力探索美育新技术、新形式、新方法;艺术学与工学可共建合作项目,面向不同学龄设计融合工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多学科知识的建造研学课程,满足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艺术学与人文学科可共建合作项目,引导和帮助大众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社会美育高质量发展。

      师范院校的美育浸润行动还要利用多学科优势,以艺术专业改革为媒介,加快建设一批示范性、高水平的特色实践平台,设立美育专项智库,不断开展理论与实践探索。其中,地方师范院校要配备精良的师资团队,根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地方师范特色的美育实践优秀典型案例和实践品牌。加快与多学科的融合、加大对交叉学科前沿的探索,深耕美育与地方传统文化、美育与地区社会服务、美育与人格塑造、美育评价机制等诸多领域,创新美育教学方式,形成师范特色的美育“教、研、学、践、评”一体化机制。

      (作者:吴 丹,系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