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故乡在宜州,改革开放走前头。村民自治看合寨,监督护航争上游……”在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这首山歌,传唱的是宜州区屏南乡合寨村新时代的“香樟之约”。
合寨村村头的香樟树,历经360年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7月以来,外地研学团队接踵而至。80多岁高龄的全国“改革先锋”韦焕能,依然激情飞扬地讲述“香樟之约”——
“我们当时制定村规民约,大家摁了手印。”韦焕能与研学团队一同观看纪录片《香樟之约》,一起回望往日岁月。
合寨村1979年包产到户,生产队管理涣散。1980年2月,在香樟古树下,韦焕能召集其他5个生产队党员干部,通过选举成立村民委员会。合寨村成为“村民自治第一村”。
“村里大小事,村民说了算。”韦焕能说出了村民自治的深刻内涵。
村民自治,需要坚强纪律保障。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到合寨村等地调研,发现村级监督存在“远”“软”和“小微权力”谁来监督、怎样监督模糊化等问题,对此,依法制定推进监察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的指导意见。
合寨村在自治区、市、城区三级纪委监委指导下抓好试点工作,整合村党委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力量,成立廉情监督联络站,作为乡纪委向最末端延伸的触角,做细做实基层监督,重点加强对村级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遏制微腐败,促进村屯事务规范运行。
“我们打造了涵盖村民、村务监督委员会、廉情监督联络站、村两委、乡纪委的监督全链条。”河池市纪委监委研究法规室主任黄海东说,“‘村民自治+监督护航’的制度安排,是新时代的‘香樟之约’。”
黄海东介绍,合寨村廉情监督联络站站长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兼任,选聘热心村屯事务、积极建言献策的村民特别是老模范、企业老板、退役老兵、退休老师、老干部为联络员。
村里大小事,村民共商议。廉情监督联络站向村“两委”提出举全村之力治理合林河,督促村两委将这一重大事项报告给乡党委政府,请求给予支持。村两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议。
“年年发大水,我们搞不过来。”全村12个村民小组1262户4700多人的意见并不完全统一,少数代表说“别把钱扔进水里了”。按照村民自治规定,村民大会集体决定,用集体资金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同时,村两委向上级申请立项获批复同意,并得到自治区25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
项目启动后,有人问“施工车辆压坏田地,谁来赔?”,有人说“这也赔那也赔,哪还有钱搞治理。”……廉情监督联络站广泛收集意见,督促村两委统筹考虑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
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施工损坏田地由施工方负责修复,村民不得额外要求补偿。去年6月,道路施工涉及的31位村民像前辈们一样,在协议上摁手印,承诺不要求补偿、不阻挠施工。
既全过程践行人民民主,又全过程加强村级事务监督。合寨村严格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把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明细清单等张贴到村务公开栏。全村监督链条有效运转,紧盯资金使用、质量进度和协议落实等强化监督,廉洁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村民说了算,还得监督来护航。”合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兰锋介绍,民主决策、科学实施、有效监督,极大激发了全体村民的信心决心。全村众志成城开展清淤、硬化工作,今年初完成河道治理工程。
新时代“香樟之约”,保障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保障村民自治走好党的方针路线,擘画出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阔图景。全村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2023年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万元,比上年增长11.8%,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贝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