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雨天闲饮茶

    作者:王太生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8日 15版)

      客人来访,正欲抽身离开,偏偏雨来了。雨丝一阵紧似一阵,走不了了,不如坐下来,雨天闲饮茶。

      这是江南梅雨天常有的事。

      宾主列坐,案几上,几盅茶盏,茶水微漾,仙气袅袅。喝茶,不慌不忙;晤谈,亦不紧不慢。

      要紧的话、正式的话,已经说过了。此时,谈的都是家常话、应景话。雨滴打在屋顶噗噗有声,有时雨下得大了,甚至将说话声淹没。

      两个人坐在室内饮茶,外面飘着晶亮的雨丝,端坐者神态从容笃定,表情恬淡——这样的画面常常出现在古画中。

      闲饮茶,其传神之处在于一个“闲”字。人闲,听雨声;人闲,闻鸟鸣;人闲,来喝茶。

      雨天闲饮茶的舒适之处,在于空气湿漉漉的,一切似乎都在水汽中微微呼吸。草,在微微呼吸;树,在微微呼吸;茶,在微微呼吸;池中鱼,甩一甩尾,吐一串清冽的气泡,也在微微呼吸。

      雨天闲饮茶,应选择适合的地点,所谓好风致。

      古宅饮。雨天饮茶,我以为,当到古园、旧院这样的地方。外面下着雨,几个朋友坐在一间老房子里雅集。室外雨打竹叶或芭蕉叶,屋内茶香氤氲,水汽温润。间或,有人来,亦有人离开——打一把伞,穿过花影乱摇的鹅卵石小径,人影消失在叠石假山间。

      廊下饮。吾乡有旧迹“春雨草堂”。一溜草木,满堂风絮,下起雨来水意澹澹。堂前有回廊,可供人闲坐。想从前,雨落频繁的时节,主人常呼朋唤伴,饮茶于廊下,品珠兰茶、茉莉花茶,谈诗论画。且饮且赏景,揽物于怀,清风拂面,肺腑舒展。

      花前饮。花是绣球,被梅雨洗得透亮。某个雨天,我在公园亭中闲坐,自带一杯茶,旁植绣球。一簇一簇浑圆硕大的绣球花,于青绿叶丛间躲闪迎迓。绣球,又名无尽夏,在夏天开好长时间的花。白的、蓝的、粉的,或玫红的、水蓝的,在我面前,触手可及。雨不停,茶且慢慢啜饮。花前饮,浸润于茶香、花香。

      对山饮。某年,我在徽州古村正逢雨天,近处的檐滴之声,远处山间的溪流之声,汇成一片。这天地之间的雨,织成雨帘,举目可见连绵起伏的黛青色群山也被织入其中,浸濡成一幅空蒙的山水画卷。我闲坐厅堂,手捧茶壶,观窗外青山,茶香似也有了山野清气。

      临水饮。最妙的是在江南古镇,坐在临水的吊脚楼窗边。河道上桨声欸乃,白瓷盏里,数朵茉莉花瓣在水中舒展。我所在的小城,早晨起来人们喜欢到早茶店里吃早点,有一家茶馆就设在一条船上。吃早点,必先喝茶——置身于晨间的天青色里,临水而饮,自在悠闲。

      古人认为雨水是美好的事物,他们把从屋檐流下的雨水承接在盆里,然后舀入容器里贮存起来。《清嘉录》记述了苏州居民收集雨水泡茶的习俗:“居人于梅雨时备缸瓮收蓄雨水,以供烹茶之需,名曰梅水。”这个季节的天落水,顺势而为,成了留客饮茶的上等水。至于茶味,古人大赞:“茶为水骨,水为茶神,梅雨味亦甘和。啜茗之趣在茶鲜水灵。”

      梅雨天喝茶,正值梅子熟。所泡之茶,也似乎有了花果香,清妙淡雅。

      主人欲留客闲饮茶,然现代人多忙碌,往往留不住。雨天风日雅致,不妨停下来,留自己喝一杯茶。

      (作者:王太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