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玉树所需 北京所能

    讲述人:北京援青干部、玉树藏族自治州发改委副主任 万 欣

    作者:本报记者 王雯静 万玛加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7日 05版)

      【一线讲述】

      转眼间,我的援青时光,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经验和技术这些无形资产留在玉树,是我日夜思考的问题,也是一批批援青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在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负责的是项目管理工作,援青项目遍布全州,经常是昨天我还在曲麻莱县,今天就到囊谦县了。不下乡的时候,我喜欢去州上各部门“串门”,和大伙碰思路、聊想法,谋划项目,争取让我们的每个项目都发挥最大效益。

      牦牛产业是玉树的传统产业,千百年来,江河源头的牧人与牛羊相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推动玉树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到玉树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任务,也事关三江源草畜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但传统的“靠天放牧”,很难让牦牛产业发展壮大。怎么办?通过实施玉树州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惠农激励项目,以奖代补鼓励群众建设暖棚、月月出栏,实现千万对口支农资金撬动亿元政策补贴的良性循环,政府花小钱、社会办大事,牧民群众科学饲养牛羊的热情也提高了。

      向最关键处发力,教育和医疗始终是我们最牵挂的领域。

      北京市先后选派53名干部教师到玉树州各级教育部门挂职,在学校、教研机构支教,“组团式”助力玉树教育队伍造血功能提升。同时,北京市积极拓展普高教育资源承担玉树对口高中班办学任务,并向玉树异地高中、中职提供办学资金。我们欣喜地看到,玉树各学校的基础设施变好了,教学质量提高了,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全州高考本科上线率突破千人,偏远牧区的孩子与梦想的距离更近了。

      为玉树培养一支“留得住、带不走”的高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同样是我们对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玉树州四家“组团式”帮扶医院“五大中心”均已建成,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68项,医院转诊率均下降至30%以下,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均已达95%以上,救治急危重症患者874人次,门诊就诊率和住院率大幅度提升,曾经玉树地区“生病只能去西宁看”的局面得到改变。

      当你来到玉树,你会被这里壮美的自然风光震撼,蓝天白云下,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淳朴热情。因为对口支援,北京与玉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看到玉树的每一个改变和发展,都让我充满了干劲,激励我为这片土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本报记者王雯静、万玛加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