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韩国翻译家吴秀卿:

    结下戏剧之缘 传播中国文化

    作者:光明网记者 张倩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4日 04版)

        吴秀卿 受访者供图

      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第十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韩国翻译家吴秀卿奔走于多个论坛与研讨会现场,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讲述自己对中国戏剧、中国文学的认识。连日来,她在多个场合向同行和朋友介绍中国戏剧近年来在韩国蓬勃发展的状况。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吴秀卿自读高中起就对中国文学产生兴趣。上大学后,原本学习法文专业的她,在读过一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后,对中国经典作品的兴趣愈发浓厚。于是,她毅然决然地转到了中国文学专业。大学期间,吴秀卿还参加了戏剧社,毕业论文选择研究关汉卿的《窦娥冤》。从那时起,她便开始了与中国戏剧的不解之缘。

      1991年,吴秀卿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她先从韩国坐船到了威海,经由北京飞往福州,再坐大巴来到泉州,辗转几天时间去参加南戏暨目连戏会议。从那时起,吴秀卿被中国戏剧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她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中国戏剧研究与推广方面作出成绩。

      2018年,吴秀卿在韩国发起中国戏剧朗读演出活动,经过不懈努力,为韩国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戏剧之门。吴秀卿说,此前中日韩三国轮流举办的BeSeTo戏剧节,三年一度,效果不是很理想。相比之下,中国戏剧朗读演出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可以更好地培养中国戏剧的忠实观众。正如吴秀卿当年所预料的那样,中国戏剧朗读演出举办7年来,以朗读的形式向韩国观众介绍了共计23部中国戏剧作品。近年来,韩国戏剧界也开始对中国戏剧给予关注,慢慢认识到中国戏剧的魅力。

      吴秀卿特别重视韩国导演和演员们对作品的恰当诠释。每一部中国戏剧作品经由他们认真解读,才会推出。这就是两国文化融合的过程,也是两国民众深入理解的过程。“有了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观众才会感受到中国戏剧的魅力。”吴秀卿说。

      当记者问及选择朗读演出方式的初衷时,吴秀卿道出了心里话:“朗读演出既是用小成本获得大效果的好办法,也能让观众在观看表演时更集中于中国戏剧文本的魅力。”如今,在韩国舞台上,京剧《骆驼祥子》和《曹操与杨修》等中国传统戏曲剧本以话剧的形式上演,《鱼人》《最后晚餐》《一句顶一万句》等现代剧目的演出也非常成功。

      6月18日,第十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次颁奖表彰了来自12个国家的15位获奖人。作为获奖者之一,吴秀卿此次来北京,也观看了《边城》《威廉与我》等新剧目。

      “中国戏剧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精神世界和感受世界的积累和浓缩,是最能理解中国人的一条路。”吴秀卿说,欢迎中国朋友推荐更多优秀的中国戏剧作品,让韩国观众能欣赏到中国优秀戏曲作品。当然同样希望中国观众也能在中国舞台上欣赏到更多的韩国戏剧,了解韩国文化。

      (光明网记者 张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