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日

    大连瓦房店:东北大鼓 再唱辉煌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琳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3日 10版)

        辽宁大连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小学生在复州城防守尉衙署现场表演复州东北大鼓。梁爽摄

        复州东北大鼓走进辽宁师范大学课堂。张艺军摄

        复州东北大鼓“小传承人”在大连横山书院表演。梁爽摄

        陈世芳在表演复州东北大鼓《谱写华章》。张艺军摄

      【山河遗珍】  

      “红船领航百年长,奋斗史诗耀星光。铁骨铮铮担使命,初心灼灼铸辉煌……”一面书鼓,一袭素衣,三弦琴响,曲音铿锵。为迎接“七一”,陈世芳正带着学生们加紧排演《谱写华章》的选段。

      陈世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州东北大鼓的第六代传承人,辽宁大连瓦房店市复州镇人。排练间隙,她也不忘自己传承人的职责,向来访者细细地普及着知识:“复州东北大鼓产生于清朝,在辽南地区流传已有三百多年,是东北大鼓的分支,有6种不同曲调。因为婉转独特的唱腔,它深受群众喜爱。”

      每每讲到此处,她总是认真地补充一句:“老人们通常把复州东北大鼓叫做说书。”

      明明是说唱,为什么叫说书?陈世芳说,一本大书往往要说几个月,艺术形式属于说唱式,以叙述为主,在格式上十分严谨,七个字和十个字的唱词较多,因此被称为说书。

      演出开始了。演员上场,先要打一通鼓套子震震场。“这是告诉观众,将要开书了。”陈世芳笑着解释道。

      打完鼓套子,说上场词,然后开始说、唱。表演时,一般是由一人说、唱,另一人用三弦伴奏。说的时候就像讲评书一样,到唱的时候,就左手打板、右手击鼓演唱。这同时,还要讲究手、眼、身、法、步,演员的眼睛要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传神,身体形态要配合故事情节而变化,一招一式都要刻画出人物的神韵。

      “马至宜阳懒加鞭,昭君出塞和北番,哭泣泣离了西祁水,止不住回头望长安……”《昭君出塞》选段是陈世芳的拿手戏,鼓声悠远,说唱之间,神采飞扬。

      陈世芳说,复州东北大鼓唱腔丰富,既有细腻、优美的一面,又有奔放、热情的一面,除它本身的曲调外,还广泛吸收了京剧、评剧、京韵大鼓和东北民歌等唱腔。在演唱技巧上,它强调唇、齿、舌、鼻、喉的功夫,要求吐字要清,行腔得圆,声要动情,情要动心,这样才能唱出它的韵味。

      两千多年来,复州城一直是渤海湾畔的海防重镇和商贾云集之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项颇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夕阳下,斑驳的古塔、残存的城墙,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古城中,书院狭长的窗户里,孩童清脆的学唱声传来,向每位来访者讲述着非遗的荣光。

      值得庆幸的是,百年前的唱腔,随着海风,穿越时空,绕过老树、古宅、石碑,仍能落在今人的耳畔。古韵今声,再唱辉煌。

      (本报记者 吴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