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双师型”教师培养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章春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1日 10版)

      “双师型”教师具有产业和教育的双重资质,具备联结产教两端的跨界能力,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性、职业性和教育性“三性融合”的鲜明类型特征。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纺织服装类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将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素质劳动队伍培养培训的关键基础性工作,不断探索行业特色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对接岗位标准 设立校企同频教师培养规范

      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着力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高素质教师。针对纺织服装这一特色产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专业链”深入对接“产业链”,提出“四双教师”培养方案,旨在打造一支既具备深厚专业理论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学校充分发挥宁波地区的国家级服装产业园优势,与园区内的多家企业、行业协会及纺织服装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双元治理的宁波现代纺织产业学院,为培养“四双教师”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和教学资源。“四双教师”,即“德技双馨、资格双备、校企双挑、能力双具”的教师,不仅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同时拥有与企业对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进一步制定了“三类教师”的分类培养标准。根据“以链构群,以群育师”的战略思路,围绕时尚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布局,设置相应专业群,依托专业群对应的产业岗位标准,重构教师培养的具体要求。学校出台《“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将“双师型”教师培养细分为创新(创作)类、技能类和执业类。各专业群进一步细化融入岗位意识、岗位经历和岗位能力的教师评价标准,确保教师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

      在培养过程中,学校采用“三阶段”的系统培养方案。第一阶段,注重校内教学能力培训,使教师熟悉教学特点和要求,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第二阶段,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学习企业的实际运作和管理经验。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双师”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安排教师在校内教学岗位进行轮训,将企业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联合行业领军企业 建立“校—企—校”闭环培训模式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依据区域行业分布和专业学科特点,携手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共同打造与专业群紧密对接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基地扎根于企业内部,作为教师培养的核心阵地。通过实施“双薪双向”的机制,学校期望校企双方携手承担“六个关键任务”,即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共同建设功能完善的企业工作站,依据实际需求编制专业教材,共同承担师资培训工作,联合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以及针对企业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

      在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学校特别设置了以企业实际技术难题为驱动的校企合作访问工程师项目。通过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鼓励教师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任务式团队学习模式。同时,基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行业特色,在基地内建立企业工作站,选派与项目需求匹配的专业教师入驻,开展“团队下企业”活动,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此外,学校还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大师工作站。工作站会聚运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行业精英,担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导师,实行“师徒带教”。师徒共同制定培训任务和工作目标,共同参与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共同实施营销策略和销售方案。

    打通校企流通壁垒 构建校企互通培养路径

      在教学能力(学校)方面,学校紧密围绕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精心构建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三阶段教学能力发展路径。依托教师发展中心这一重要平台,构建“1+6+X”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分阶段开设通识培训、专业培训等多元化、模块化的教学能力培训课程,确保教师系统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实践能力(企业)培养上,学校紧密结合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岗位技能要求,打造“工艺教师、工艺骨干、企业教授/技能大师”的三阶段实践能力进阶体系。通过实践研修、顶岗实践、跟岗访学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使教师深入了解行业前沿技术,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在选拔企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时,适当降低职称、科研等要求,注重其实际技能和实践经验。企业在引进高校科研学术人才时,适当放宽工作经验等条件,注重其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

      学校积极实施“互聘计划”,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兼任技术或管理岗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企业技术骨干走进学校,担任现代产业导师,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高水平“双师型”教师评价改革为核心,通过评价牵引、行业引领、数字赋能,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纳入关键评价指标,为行业特色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作者:章春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