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将“流动就业服务车”开进社区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朱楠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1日 04版)

      【促进就业,我们这样做】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云霄路社区的广场上,一辆蓝色的可移动摊位车旁围着不少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好不热闹。

      刚刚下楼的韩莹莹也凑上前去。“莹莹,你不是正在找工作嘛,赶紧来登记一下!”邻居吴阿姨热情地招呼韩莹莹,随手从小车上拿起一张宣传页递给她。

      韩莹莹接过宣传页,只见上面印着政府关于促进居民家门口就业的一些政策说明,还附有四个二维码,分别是求职登记、“政策+创业+培训”需求登记、区人社局服务公众号和相关业务咨询。

      韩莹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码上传了资料。没几天,她就接到了电话通知:工作人员通过数据比对、岗位筛选,推荐她去一家海运公司面试。面试前,他们还提供了一些岗位信息、面试技巧等指导。不到一个月时间,韩莹莹成功入职。

      这辆蓝色小车是市南区专门投放的“流动就业服务车”。在周末、假期或者街道、社区活动日,社区工作人员和人社部门专业人员共同“出摊”,在人流密集和就业需求旺盛的小区,形成集政策宣传、求职登记、岗位推荐、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于一体的“流动窗口”。2023年下半年至今,市南区已投放约100套“流动就业服务车”。

      “‘流动就业服务车’是我们延伸就业服务到社区的有效手段,是市南区开展‘社区微业’三年行动、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创新举措之一。”青岛市市南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管理科科长齐之虎告诉记者,“社区微业”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微就业、微创业、微培训、微组织和微服务,通过“五微”逐步健全社区就业促进体系,帮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创业。

      “流动就业服务车”投放后,成效显著。2023年,全区约7000人通过政府帮扶实现再就业;2024年一季度,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331人,其中困难人员就业率达90%以上。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朱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