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白银:打造西北更加宜居的城市空间

    讲述人:甘肃省白银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李自桥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1日 07版)

      【一线讲述】 

      白银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边缘、祁连山东延余脉向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白银所面临的干旱、极端降水、极端高温和霜冻冰暴等气象灾害,是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面临的共性气候灾害。

      早在2017年,白银市就入选第一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28个试点城市。几年的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会宁县是产粮大县,自2019年起持续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推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以应对水资源短缺。同时,会宁县加强监测预警建设,建成各类地面气象观测站点47个,实现立体化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区域全覆盖,暴雨预警准确率达79%,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37分钟。

      我们还大力推进城区绿化工作。建立多个小型公园和休闲绿地。对老旧小区,通过补种、建设小微绿地的方式提高社区绿化率。截至2023年年底,白银城市绿地面积较2017年增加511.68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增加7.65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了3.38平方米。

      漫步在银凤湖公园,湖水清澈、绿树成荫,随着十大公园的建成,市民户外活动的时间明显增多,大家在公园里散步、跳舞、唱歌,更是形成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随着供水供热管网的更新和智能化升级,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现在基本不会发生停水、停电的情况;随着绿色建筑的普及,建筑的采光率和能源使用效率有所提高,这也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早几年,我们邀请省里相关的专家作气候变化的公益讲座。在交流环节,一位市民说:“气候变化远着呢,跟我们老百姓没什么关系。”专家却解释道,气候变化的确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气候变化的影响却与每个人相关,比如气温太高或太低,都会导致用电量增加,这就会关系到家庭开支。

      气候适应不仅是技术的提升、设施的更新,更是一种全民意识的觉醒。这些年来,白银群众爱护环境、低碳生活的意识越来越强。我们应持续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宣传融入教育中,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建设中。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尚文超、王晓樱、王冰雅、宋喜群、高平、王潇、陈冠合、吕慎 本报通讯员 金永成、李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