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南京新街口商圈:老街内外兼修 百年风华正茂

    作者:本报记者 杜倩 苏雁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0日 10版)

        6月9日,南京金鹰国际商场内人潮涌动。资料图片

        南京新街口商圈远景图。资料图片

        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新街口。资料图片

      【老商圈新消费】  

      百年新街口,半部金陵史。

      “南京人从呱呱坠地到耄耋老年,所需要的东西都能在中央商场买到。”“很多人是从金陵饭店的社会服务中学会了国际礼仪,比如喝咖啡时的勺子是用来搅拌的,比如室内应该分成禁烟区和吸烟区。”在老南京人心中,新街口的位置就是城中。

      南京新街口的地名出现于清朝同治年间,最初是一条连贯糖坊桥至明瓦廊之间的狭长街道,1929年首次被规划为商业区,20世纪40年代迅速发展为商业金融中心。百年光阴荏苒,如今的南京新街口有着“中华第一商圈”的美誉,这里汇聚起107幢商务楼宇,近2000户商家,上百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跨国公司和总部企业,以及超650余家金融持牌机构、中国唯一同时拥有4个年销售额均超40亿元的购物中心……

    做百货,不变的就是“变”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南京新街口百货外部,可视面积约6.5个篮球场的裸眼3D大屏上,“赛龙舟”大屏秀震撼上演。一旁,高耸入云的国际金融中心楼体间的灯光秀,以及德基商场、金鹰国际的亮化投影,将节日氛围拉满。新街口管委会工委书记林林坦言,各大商场升级后的炫酷外观吸引了大量客流。

      “做传统百货,不变的就是‘变’。”南京新百党委书记朱爱华介绍,南京新百作为百货零售行业的老字号,2005年率先在商场开设美食广场,此后持续更新迭代,打造网红餐饮首店的新业态,目前拥有20家首店,餐饮商铺62家。仅端午假期首日,美食广场客流量就超4万人次,销售额约200万元。回想过去,朱爱华很是感慨:“谁能想到,百货店还能搞餐饮!”

      前不久,新街口商圈又迎来一波首店首发热潮。记者探访多家新开首店发现,各家店门前都排着长队,不少消费者举着手机拍照打卡。“这家店设计感十足,火遍朋友圈。”在南京读研的张晓兰说,她在新街口购物的最大感受是“常逛常新”,每次来都能发现“对胃口”的店。

    科技赋能沉浸式消费新业态

      把客流从线上“拉回”线下,只考虑商品本身还不够,沉浸式、场景化的消费方式也是努力方向。作为南京第一家大型综合性百货的中央商场深耕美妆赛道,推出了“美颜坊”新型体验空间。“在美颜坊,顾客能免费体验护理服务,享受身心舒适之旅后,再选择是否购买。”中央商场相关负责人陆燕燕认为,不少商场致力于引进新业态,人无我有始终是引流的一大利器。

      聚焦内部,新街口各主体求新求变、营造个性化业态:德基商场打造德基美术馆、艺术博物馆、艺术空间等场所,将艺术、商业与市民大众链接起来;大华大戏院以“群剧场”的新形象青春回归;南京全民健身中心“爆改”为青奥城市客厅,探索以“运动+商业+文化”为特色的业态组合……

      优质的创新业态,不断催生“服务业+数字化”“服务业+智能化”的新模式。今年端午遇上高考,金鹰国际策划了古风市集活动,商场内一台台正在直播的机器,镜头对准了市集上的高考包“粽”、投壶挑战、艾草挂饰DIY等活动,同时线上实时更新市集的各类民俗商品。“我们拥有40多个头部直播账号,月均直播时长达2000小时,通过线上引流,品牌曝光量超2.1亿人次,带动商品直播销售同比增长423%。”该商场总经理金晶说。

      位于新街口苏宁易家的服装区,是南京市民徐雅朵当天的目的地。推门进店,向机器人导购提出诉求,待生成商品介绍、评测等内容后,她径直走到AR“魔镜”前试衣。在这块神奇的“魔镜”里,顾客能看到衣服的上身效果和搭配建议。据悉,该店进行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后,成功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店,月均到店客流量同比增长110%,月均营业额同比增长30.31%。

      “新街口商圈作为反映时代变迁的一扇窗口,能在新一轮商贸转型中持续‘圈粉’,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自去年新街口获评全国首批智慧商圈以来,我们持续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推进商圈整体提升。”端午假期三天,重点监测的新街口4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合计实现销售额3.6亿元,远超预期。

    小店小铺承载美好生活想象

      在半径不足两公里的新街口商圈,越来越多的烟火小店也主动迎接变化,并在南京“小店计划”的推动下,放飞新消费的想象力,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朝天宫街道丰富路上的一栋6层小白楼,是南京本土品牌二条商店的新址。6月10日,记者晚间到店,仍有不少年轻人在精心挑选商品,他们大多是在社交平台上被“种了草”,不远千里,寻迹而来。小店院内还设置了流浪猫的栖息之所,“欢迎爱心人士带它回家”的标语尽显温情。

      “该店每一层都做了不同主题的商品布局,涵盖精品服饰、中古家具等,其中嵌入了低碳生活、保护动物等主题的巧思,也借助自媒体等平台做了推广。”在朝天宫自治商户协会秘书长崔洁看来,很多小店的成功是因为契合了年轻群体体验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为新街口商圈的新业态提供了新思路。

      “新街口商圈正朝着国际化、时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余泳泽认为,新街口商圈涵盖的不仅是商业,还“链”起了人文、艺术、体育等,它应是一个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综合载体。也正因如此,南京作为东部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新街口商圈在辐射和带动区域商贸发展上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杜倩 苏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