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培养多语种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9日 08版)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外语类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杰出贡献。新时代,北京外国语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作为学校的主要二级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近年来发挥学校外语专业优势,在培养涉外法律人才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有北外特色的法律人才培养道路。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

      学院强化专业课程建设,自2021年秋季起,法学院为一年级本科生开设法律相关专业课程,为法学专业学生系好第一粒扣子,确保法学专业本科生从入学伊始,就逐步了解学习法律专业的重大意义、理论体系、核心要义、科学方法。学院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邀请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米良教授为学生讲授该门课程。课程开设3年多来,取得良好效果。学院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了清楚的认识。法学专业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专业,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及其他法律人才的重任,引领法学专业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意义重大。学院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育人成果显著,相关课程入选2022年《中国法律年鉴》。

    培养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

      学院拥有法学硕士一级学科点、国际法律与区域治理二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志着法学院经过20余年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院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引领,培养“法治中国”建设所需要的法律人才,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多语种的专业优势,把培养型、复语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作为特色,采取一系列举措,获得良好效果。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学院构建了中国法模块(双语)、英美法模块(英文)、英美语言与文化模块和“一带一路”区域与国别法模块。构建独特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学院与国外30余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换学生,开展暑期交流。探索建立多语种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起,学院开设了“欧洲语言+法律”“亚洲语言+法律”“非洲语言+法律”等本科专业,并进入教育部高考专业目录,培养精通外语的复合型法律人才。通过这些举措,学院为学生构建了完整的涉外法律知识体系,让学院学生更加符合国家战略需要,更具就业竞争力。

    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

      近年来,学院通过一系列举措,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效果良好。连续举办16届“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大赛,邀请来自世界各国著名大学及国内法学院(系)的学生走进北外,同台竞技,相互交流,开拓视野。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知名模拟法庭大赛、辩论大赛、演讲大赛,学院学生在杰赛普、ICC(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大赛上获得奖牌,在中国日报(英文)组织的法律演讲大赛中获得全国总冠军;2024年以亚军身份获得第十六届法兰克福国际投资模拟仲裁庭比赛的出线权。在第十三届全国法律英语大赛决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1项,并获得最佳组织奖。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法律事务能力

      法学专业实践性强,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使其成为优秀法律人才是高校推进法律教育的重点任务。近年来,学院加强实践性训练,推动建立双导师制,先后聘请50多位优秀律师、法官、检察官担任院外兼职导师,确保每一位学生有一位院内导师和一位院外导师。院外导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实务性、实践性训练,学生可参与院外导师的办案过程,熟悉法学理论在实践中的运行逻辑。今年以来,学院开展“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人民检察院的实务专家走进学校,为学生作“法律文书”“虚假诉讼”“公益诉讼”等专题讲座,以案说法,为学生分析众多真实案例,让学生更加了解法律制度的实际运行状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的诸多举措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学院教师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学院科研团队入选CTTI(中国智库索引)智库,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未来,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将继续发挥北外101个语种的专业优势,努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语型、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