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写进历史的新闻,千秋不朽!

    创刊75周年 本报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重要指示精神专家学者座谈会

    作者:本报记者 刘梦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7日 04版)

      本报北京6月16日电(记者刘梦)16日,在光明日报创刊75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重要指示精神,本报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会上,来自各学科领域的知识界代表,充分肯定了光明日报过去5年来,在总书记贺信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进一步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所取得的成绩,分享了他们与光明日报相伴相知的深情厚谊,并对光明日报未来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

      1948年秋,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创办一张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报纸。1949年6月16日创刊以来,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光明日报始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康庄大道上,朝着光明向前、向前、向前!

      在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嘱托光明日报: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关怀,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总书记的贺信,为光明日报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光明日报始终是广大知识分子学术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表示,他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真切反映了其学术成长的历程。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将光明日报对他的影响概括为8个字——“艺坛追光、培根铸魂”。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始院长钱乘旦回忆起十多年前光明日报在《理论》版开辟《世界史》版面的情景:“这对世界史研究是重大利好。这个版面今天已经拥有越来越多优秀作者,我由衷感到高兴!”

      与会专家学者对近年来光明日报展现的新变化新面貌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文学》原副主编、作家肖复兴以《烟火人间》这个专栏为例:“这个文学栏目能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出,体现了光明日报对文学价值的尊重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指出,光明日报持续关注教育强国建设,在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杨耕则从“‘求真’与‘求新’相统一”的角度,表达了他对光明日报始终坚持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的赞许。

      对于光明日报未来发展,与会专家学者也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期待光明日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程进行解读和科学普及。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江小涓希望光明日报助力和引导知识界,把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这个时代命题持续做好。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光明日报开设新时代美育相关专栏,让更多经典文艺作品滋养人民、服务社会。

      光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慧敏在发言中表示,光明日报75年的辉煌,是一代代光明人接续努力创造的,同时还要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鼎力支持。历史上,沈志远、费孝通、范文澜、翦伯赞、金岳霖等名家大家,都曾亲自出任光明日报各学术专刊的主编,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竺可桢、季羡林、梅兰芳、程砚秋等各界名宿,都把他们最重要的文章交由光明日报发表。几乎所有社科和自然科学大家,都有令人难忘的“光明故事”。

      王慧敏表示,创新路上,光明人永不停歇。坚持政治家办报与尊重新闻规律相结合,以“秉持客观理性、强化思想内涵、注重文化传承、关心学人吁求、引领社会风尚”为办报理念,近年来光明日报陆续推出《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调研,我们在行动》等重点栏目,不断强化思想内涵、书卷气息和家国情怀;提倡文气、清雅气、书卷气,反对俗气、八股气、粗鄙气,推出《我在现场》《中国好手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暖瞬间》等栏目,以精练简短的篇幅、鲜明的新闻特质、强烈的现场感,反映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以优质全媒体新闻产品生产为龙头,将全媒体报道资源牢牢聚焦于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光明日报特色领域,确保重点选题只要出手必是精品。

      “报纸,或许不是唯一的传播载体,但带着魂魄的报纸文字,永远闪光;新闻易逝,但写进历史的新闻,千秋不朽!”王慧敏表示,光明日报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贺信重要指示精神,继承优良传统,进一步坚守思想文化大报定位,讲好思想文化领域的中国故事;进一步涵养“光明话语体系”,在新的传播格局中,尽展光明风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