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药草仁心

    作者:李成猛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5日 09版)

        茅草根 周艺珣/绘

        马齿苋 周艺珣/绘

        小蓟 周艺珣/绘

        马勃 周艺珣/绘

      【留住乡愁】

      非唯医者,散落在乡间的一株株小草,同样能够疗抚生灵,可谓药草仁心。

      家乡水土湿润,气候宜人。田间禾苗,伴随季节,非麦即稻。野外杂花草树,密布于淮河岸边,其间野草匍匐于地,看似卑微,实则蕴含无限爱意,不言教化单说救人,不亚于三春之晖。

      在乡村,有时菜即是草,草也是菜,比如荠菜、野芹菜、野油菜等,看似青草,其实能吃。它们每每于饥荒之年伸出援手,成为照进人们眼中的一道光。

      这些野菜,说白了不过是草,而且还是药草。之所以称为菜,其实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它们不仅能填饱肚子,还可以改善厌食或者消化不良症状——按照乡间经验,若眼睛充血疼痛或闹肚子,不妨多吃些野菜,即使不能根本治病,也可以缓解症状,减少苦痛。

      三四月份,田野上,河塘旁,山坡腰,长满了开着小黄花的蒲公英。它的叶子像荠菜,挖回去腌吃下饭,味道微苦,却有利于排解体内的毒素。蒲公英的种子成熟后,便化作一个个小降落伞,随风飘向远方,所到之处,来年又是葱绿一片。

      比蒲公英稍迟的是芣苢,俗名“车前草”。乡间流传着一个说法:“芣苢籽密,妇人子多。”旧时有年轻妇女于清明前后挖芣苢服用,其用意不言而喻。

      “三月三,茅芽尖,葫芦汴瓜往地里钻。”歌谣里唱的“茅芽”,就是白茅草。记忆中的家乡,满田埂边都是白茅草,露尖秀穗,花苞柔软,抽吃顶饿,连刨出来的茅根儿也甜,既果腹又有趣。殊不知,中草药中用于抗流感的三根汤,白茅根就是主角之一。据说小孩子炎症大流鼻血,嚼一嚼白茅根,很快就能止血,灵验得很。

      春去夏来,湿热不均,不少人会眼角有翳、耳鸣烦躁或关节酸痛。这时,有经验的乡人就会擗来苘麻叶,煎水内服或捣烂外敷,清热利湿、解毒退翳,用后感觉舒服不少。

      随着气温升高,人的血压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上升。老乡们便适时采来薄荷,凉拌当菜吃或泡水作茶饮,既消炎祛火又降血压。有时眼皮直跳,也可以将薄荷叶贴在眼睑上或煮汤喝。

      夏日,针对日益增多的蚊虫,除了以薄荷驱蚊,还可用艾草薰烟。艾草还是止血用药,煮水洗浴可预防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晒干捣碎成艾绒可制药枕头药背心,用来防治老年人的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当然更常见的则是制成艾条作艾灸用。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经》里的荇菜也有大用处。沟塘里的荇菜叶嫩汁多,以前多为家禽饲料,后来发现人也可以吃,且能消炎去肿、清毒止痛,故被誉为“民间药王”。

      待节令入秋至冬,人们多用药草根煮水喝,以求生津宁心、休养生息。

      至于观音柴,既是中草药,还可做观音豆腐,入口清爽,香气独特。不俗的是远志,解郁安神,止咳化痰,果不负其盛名。益母草也名副其实,为关爱女性之草,犹如以寸草心报得慈母恩。

      土生百草,惠及众生。很多药草终其一生都无声无息,不见经传。不过,其中也不乏名气大者,譬如金银花(忍冬),花开白色、金黄色,香气浓郁,因外表好看内里清热,故被人们当茶泡喝。我个人尤喜高山云雾之茶,细啜慢品,人生况味尽在其中……

      生于天地之间、扎根淮河两岸,不为环境所困、不因外形而惭,行仁施义、扶危济困,当属让人心心念念的乡村药草。

      (作者:李成猛,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