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一碗荆芥凉面

    作者:耿艳菊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15版)

      傍晚六七点钟,是一天中最轻松、愉悦的时光。我把刚做好的荆芥凉面端上餐桌,忍不住又一次去深深地嗅荆芥的味道。一餐饭做下来,虽然一直被荆芥那清新怡人的香味所环绕,却依然觉得没闻够。

      荆芥是昨天从千里之外的老家带到这个城市的。一路上,我小心翼翼地抱着一捆荆芥,仿佛把故乡和旧日时光带在了身边,知足而熨帖。

      荆芥在我们豫东乡下司空见惯,每家的小菜园里都会长着一片荆芥。夏日里,我们常常用它做凉面条,清清爽爽,简单味美又省事。记得从前,我每年放暑假在家,父母不舍得让我去田里干活,我就在家里看看书,做做饭。那时候,我做得最多的就是荆芥凉面。

      快到晌午,我先去小菜园里掐一把荆芥叶,清洗干净,放在碗里备用。接着,和面,用面条机压好面条。然后,大锅小锅一起忙起来,大锅里添上水煮面,小锅里添上水做荆芥鸡蛋卤。这个卤也着实清素简单:拿几个鸡蛋磕在碗里,搅碎,均匀地倒进小锅里烧开的水中,放上盐,再把洗干净的荆芥叶放进去,再搁一些香油。煮好的面过一下凉水,然后盛两勺荆芥鸡蛋花卤浇在面条上,一碗散发着清香的荆芥凉面就做好了。

      父母顶着炎炎烈日从田里劳作回来,还没进家门,就听见了他们欣慰而爽朗的笑声。父亲总是夸张地说:“在田里,我就闻见了荆芥凉面的香味。丫头,快给我来一碗!”

      多年前的场景,如今想起来,仍令人眼睛温热,心底涌动着简单的幸福。

      如今,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去菜场、集市,都不曾遇到荆芥。荆芥寂静而安恬地留在了故乡。

      当我风尘仆仆地带着故乡的荆芥出发,当一碗荆芥凉面端在手上,整个人就莫名地感到踏实。生活中的奔波与劳累,烦恼与苦闷,在这一碗简单的面里似乎消解了大半,眼前一片清新明媚。

      手机里播放着古诗文讲解,正讲到“莼鲈之思”。张翰在洛阳见秋风起,思念起故乡吴中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弃官还乡。这个故事我并不陌生,以前只是钦佩张翰潇洒不羁的生活态度,在这个弥漫着荆芥清香的黄昏再次听到,我的内心又多了一分理解。

      远离故土、在外漂泊的人常常会思念家乡的食物,它们往往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也未必是能给味蕾带来极大享受的真正意义上的美食——它们之所以令游子魂牵梦萦,是因为在繁杂的尘世里,那熟悉的滋味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让我们回到内心的桃花源,那个简单、安稳、快乐的小世界。

      正如我此时捧着的这碗荆芥凉面,它清淡、素净,却是我眼中的人间至味。

      (作者:耿艳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