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为青春锚定方向

    ——读李春雷《青春的方向》

    作者:张陵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11版)

      李春雷讲述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放弃在内地就业机会,选择到万里之外的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继而影响一批又一批学弟学妹奔赴西部、扎根边疆的新作《青春的方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报告文学的领域中熠熠生辉。

      从主题上来看,《青春的方向》站位高远。它将15位保定学院毕业生的人生选择置于国家西部发展战略的宏大背景之下,挖掘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他们用行动诠释了青春的热情、政治的觉悟和励志的精神,彰显了一代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作品真实地呈现了且末县恶劣的环境,如那“狂风过后,黄天黄地,一片天空罩着一片沙漠,一片沙漠托着一片天空,原始得惊人,空旷得惊人”,更凸显出这些教育工作者的伟大与坚韧。他们如同红柳一般扎根于此,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贫困孩子的命运。作品以鲜明的态度赞美他们的行动,弘扬他们的精神,为当代社会树立了榜样。

      在艺术探索与创新方面,《青春的方向》亦是可圈可点。这部作品虽题材不算重大,但李春雷却写出了大格局和大境界。他关于“写普通劳动者给广袤的土地带去生命力,写出小题材里的大美”的意识清晰且坚定。其次,他巧妙地运用短篇报告文学的艺术方式来构建长篇,这一创新之举独具匠心。利用一条历史线索将相关人物故事串联起来,既可以将其当作一个个短篇故事来欣赏,也可以视为一部长篇作品来研读,这种结构方式给读者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再者,他以短篇报告文学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如对周正国刚到且末时的描写,寥寥数语便让其形象跃然纸上。最后,作品中那散文诗意的笔调也为其增色不少。李春雷作为功底深厚的作家,大量采用短句,营造出简约而明快的节奏,构建了一种新的报告文学情态。

      《青春的方向》不仅仅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时代的记录、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者们的奋斗与奉献,感受到了他们的青春热情与家国情怀。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人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理想,为社会的进步默默付出。

      (作者:张陵,系文学评论家、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