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做好农村科普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魏永莲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16版)

      【科学随笔】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必然要求新时代农村科普工作深度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大力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4.14%,其中,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为9.16%和17.25%,二者之间差距高达8.09个百分点。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农村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科学普及工作,既要加强农业生产的技术培训和技能指导,同时也应关注面向农村生活的科学思想、先进文化、精神文明等方面的科学普及,逐渐缩小城乡之间在科学素质上的差距,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不断提升农村科普工作的覆盖广度。做好农村科普工作,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规律性研究和系统性谋划,将科普积极嵌入和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通过“科普+旅游”“科普+研学”“科普+艺术”“科普+人文”等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把科普活动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村村户户的家门口,实现农村科普的新意境;强化农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科普功能,推动优质科普内容融入数字乡村建设,丰富和拓展科普服务覆盖面,全面打造“大科普”格局;联合涉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形成农技推广、农技服务、农产品销售闭环服务,搭建农村科普新平台;积极开展网络科普,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农民的接受度和传播的有效性,开辟新时代农村科普工作新赛道。

      不断提升农村科普工作的内涵精度。提升农民科学素质、让科普知识和农业生产技能入脑入心,关键是要满足农民的切实需求,真正做到“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围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产业升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乡村建设治理等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所需所盼,针对不同群体的科普需求精准供给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例如:对于农村种植养殖人员,聚焦农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应用等开展订单式科技下乡和科普培训,提升他们适应新农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农村老年人群体,注重营养健康、疾病预防、移风易俗等知识的普及,引导他们树立新的生活理念,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对于农村青少年、留守儿童,要把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贯穿于科技教育的全链条,发挥科普基地、科技场馆、科普大篷车等作用,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为乡村全面振兴培育高素质后备人才。

      不断提升农村科普工作的人文温度。面向农村的科普工作,不仅要符合农民的切实需求,更需要让他们记得住、学得会、用得来。要把农村科普工作纳入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深入农民日常生活,贴近农业生产实际,采用科普话剧、科普活动、科普影视、广播图文等生动活泼的科普形式,运用诙谐幽默的表达、简单易懂的话语,使与农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科普妙趣横生、喜闻乐见。科普过程中要针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以及不同作物、不同时令所需的农业技术,组织科普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村开展培训、咨询、指导等服务工作,像及时雨一样送到农民手中,彰显农村科普的温度。要把弘扬科学精神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全面彰显科普的知识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明。

      不断提升农村科普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农村科普活动,是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有效路径,而科普人才队伍是基础和核心。由于受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影响,当前我国农村科普专门人才相对较少、年龄普遍偏大、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现有的农村科普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科普服务需求,农村科普人才队伍亟待加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培育农村紧缺人才和科普专业人才。同时,要充分激发农民这一乡村振兴主体的科普内生动力,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农村科普专业人才与高素质农民队伍的结合,真正发挥科普人才在农村科普工作中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带动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农村的全面升级和进步,更离不开农民的全面发展。要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提升农村科普工作的覆盖广度、内涵精度、人文温度以及农村科普人才的培养力度,更好满足农民科普需要,更深层次地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为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助力,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者:魏永莲,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