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美炮制遏华网络背离国际社会期待

    作者:刁大明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15版)

      【鸣镝】 

      据报道,美国国务院计划于今年7月向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派驻一名专职官员,负责关注与中国相关的事务,并密切监视、搜集中国企业在日动向信息,其对华提防遏制、渲染所谓“中国威胁”之意昭然若揭。这将是美国政府首次在东亚地区公开实施这一遏华举措,却并非在全球的首例。根据公开信息,在这项被称为“地区中国事务专员”的行动计划之下,美国国务院已向美国驻布鲁塞尔、罗马、悉尼、曼谷等地的使领馆先后派驻了至少20名“中国事务专员”。

      必须看到,虽然美国妄图借此制造新的阵营对抗,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丝毫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下各国谋求发展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积极追求没有改变。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的和平发展壮大始终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机遇。面对这些国际社会的客观事实和重大共识,美国一些政客口口声声说无意遏制中国、无意于发动“新冷战”,却不断拉帮结伙,将自己的霸权思维与对抗性逻辑强加于人。这完全与国际社会的主流背道而驰。

    “全政府”难掩华府分歧

      “地区中国事务专员”计划,自特朗普政府时期正式启动,在拜登任内得到进一步扩展,成为2022年美国国务院重组后专设的“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管辖的一项重要任务,体现了美国国务院在其驻外机构之间围绕中国事务展开的“协调”与“主导”。

      “地区中国事务专员”计划得以实施的关键背景,是美国选择以“全政府”方式全面推进对华战略竞争。在大国战略竞争的执念之下,特朗普政府推动了“全政府”对华战略。面对美国权力结构较为碎片化、各行政部门之间和内部存在不同利益追求和标准化流程的现实,特朗普政府持续渲染“中国威胁”,要求各行政部门同步接受关于“竞争者”等美国对华战略定位,明确要以“全政府”方式应对所谓来自中国的“经济挑战”“价值观挑战”以及“安全挑战”。正是在此战略路径与“威胁”动员的塑造之下,美国相关部门“倾巢而动”,竞相插手对华遏制打压。比如,美国国防部还设置了专门负责中国事务的副助理部长职位。

      拜登政府上台后延续对华战略竞争,不仅国务院设置了专门协调机构、国防部保留了专门职位,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也都安排了专注中国事务的各类主管、顾问及助理等职位,中情局还设置了所谓“中国任务中心”。一时间,华盛顿各机构纷纷参与对华战略竞争,展现出完全不符合美国政治基本特性的罕见一致性。

      然而,虽然美国在“全政府”对华战略推动下,的确相比以往有更多甚至更“全”的机构参与遏华,但过去一段时间,美国政府各个部门在对华议题上仍存在显著分歧,甚至表现为主要政治人物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美国国务院推进专员计划就颇有在对华竞争上争夺议程设置“主导权”的意味。如此求“全”仍无法协调一致的现实,不仅说明了美国碎片化政治根深蒂固,更再次验证了中美两国利益交汇所形成的关系复杂性难以改变。

    协调盟友实为胁迫别国

      “地区中国事务专员”计划的具体目标,显然是妄图促使更多第三方参与对华战略竞争、炮制全球范围的对华遏制网络。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在延续对华战略竞争的同时,提出了所谓投资自身、联合盟友、推动竞争的实施策略。其中“联合盟友”就是要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渲染“中国威胁”,来动员其盟友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加强合作。

      具体而言,过去三年多来,拜登政府在欧洲、亚太等不同地缘方向,就美国关注的安全、经贸、高科技、供应链等相关议题,构筑起多个“小圈子”或“议题联盟”,企图以更小成本投入来达成对华战略竞争的协同一致,从而实现自身利益与目标的最大化。而“地区中国事务专员”计划就是其落子布局的具体体现之一。2023年2月,美国时任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曾明确提到“专员计划”在美国联合盟友、针对中国上的作用,称美国政府指示外交官在亚太、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应对中国挑战,并通过“地区中国事务专员”团队来扩大“这项工作”,与美国驻外使领馆合作,打压并遏制中国。

      舍曼口中的“这项工作”反映出“地区中国事务专员”所扮演的四个角色。其一是“象征”。虽然事实远非如此,但美国向某个国家以及相关地区刻意派驻专员的做法本身,似乎就暗示着该国或地区正面临所谓的“中国威胁”,专员则成为某种与所谓的“中国威胁”如影随形的存在,刻意制造出美国可以加以利用从中渔利的紧张氛围。

      其二是“喉舌”。作为所谓的“中国威胁”的“象征”,这些专员必然会在所驻国家以及相关地区竭力鼓噪表演,尽可能“无事生非”,凭空制造出各种事端,来验证所谓的“中国威胁”,从而验证自身履职的意义。

      其三是“眼线”。专员在所驻国和相关地区不仅仅密切关注与中国政府、企业相关的动向与信息,也同样密切关注乃至监视所驻国与中国之间的各层次互动状况,并将相关信息传到华盛顿,让华府掌握其盟友以及合作国家与中国方面互动的情况。

      其四是“监军”。在监视所驻国与中国各层次互动的基础上,专员必然会同步关注所驻国配合美国对华开展战略竞争的相关表现,采取各种方式施加影响。这样的专员颇有华盛顿派来的“督办”或“监军”的味道。

      必须看到,美国肆意在全球范围内编织遏华网络的做法,无异于直接干涉他国从自身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所进行的正常对外互动,完全就是强制他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一计划本质上就是霸权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对他国进行肆无忌惮的胁迫,直接干涉他国内政及其对外政策选择的自主性。自特朗普政府时期以来,美国对自身“内顾”与本土主义倾向更为不加掩饰,其外交政策完全为自身霸权私利服务的真实面目一览无遗。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充分认识到了美国这种利用、胁迫他国却又与他国争利,无视乃至牺牲他国利益的自私做法,充分认识到了美国这种自私做法对各国、地区乃至世界的严重危害,拒绝随之起舞。

    冷战思维有违世界主流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国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一如既往,而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稳定、推动世界繁荣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性挑战,世界需要的是团结协作、互利共赢,而非对立对抗、霸道霸凌。

      毫无疑问,“地区中国事务专员”计划的长期图谋是将美国自身的对华负面战略定位强加于他国,妄图在全球范围内兜售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面对其自身国家治理与发展顽疾的持续无解,面对国际社会持续多元化的大势所趋,固守霸权私利与执念的美国陷入了深深的自我焦虑之中,转而选择重拾并未走远的冷战思维,在全球范围内凭空制造对手与敌人,妄图以此将自身无法也无力解决的内外困境归咎于中国,并通过渲染所谓威胁、制造恐慌与对立,来稳固自身摇摇欲坠的霸权地位。

      具体到专员计划,完全就是美方从盟友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推销冷战思维、兜售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执念、叫嚣“新冷战”叙事的一步险棋,妄图塑造出与中国竞争甚至对抗的全球态势,将中国定义为“威胁”并彻底孤立于美国主导体系之外,从而迟滞中国的正常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中美两国关系的稳定关乎全世界与全人类的福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面对中美关系如此重要且关键的世界性意义,美方的当务之急是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并以此为起点,有效调整、稳步推进对华政策,与中方相向而行,妥善处理好两国关系。这才是真正对历史、对世界、对人类负责任的应有态度。

      相比而言,包括“地区中国事务专员”计划在内,目前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做法,显示出美国政府不仅一意孤行、拒绝改弦易辙,而且还更加肆意妄为,试图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其对华、对区域、对世界的彻底错误认知。如此做法,必然无助于稳定中美两国关系,必然有损于美国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必然遭到国际社会的拒绝与抛弃。

      (作者:刁大明,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国别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