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从“老三样”到“不重样”

    ——新疆喀什做强设施农业丰富“菜篮子”

    作者:本报记者 尚杰 赵明昊 本报通讯员 张红玲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10版)

      从以白菜、土豆、胡萝卜为主的“老三样”,到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不重样”,行走在新疆喀什地区,不少群众都说,这些年“菜篮子”“果盘子”的变化最明显。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喀什地区近几年持续优化蔬菜种植区域布局、品种布局、时空布局的不懈努力。目前,该地区初步形成了深冬以标准日光温室生产为主、春秋以大小双膜拱棚生产为补充的“周年生产、均衡供应”生产模式,打破地理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实现了果蔬全年供应。

    蔬菜大县茁壮成长

      6月初,走进疏勒县新疆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高10米的玻璃温室大棚内,栽培串收番茄的立体架子成排成行,红彤彤的串收番茄密密匝匝、垂吊而下。工人们忙着成串剪下、单独包装、成批装箱,不一会儿,几辆运输大卡车就被装得满满当当。

      该蔬菜产业园是在山东援疆的支持下,由水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于2018年开始建设,2021年正式投产。园区由1座玻璃温室大棚和1000座日光温室大棚组成,借助自动控制系统,让戈壁滩变成果蔬成长的沃土。

      与产业园一起落地的,还有来自山东的果蔬种植技术。在其中的316座日光温室大棚里,企业与当地农民联合种植了水果番茄。企业为农户提供种苗、传授种植技术、统一收购销售,带动一批当地群众成了种菜能手。

      在蔬菜产业园的带动下,一座座日光温室大棚拔地而起。去年,疏勒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位居全疆县区之首。

      在发展果蔬产业进程中,喀什地区充分利用戈壁荒漠国有未利用地多的优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布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化推进蔬菜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地区已发展蔬菜专业乡镇38个、专业村366个、设施农业基地64个,正着力打造面向全疆的重要蔬菜基地。

    蔬菜全产业链加速形成

      在全疆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叶城县阿克塔什镇设施农业基地,富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努尔艾力·麦合木提也正忙着采摘新鲜蔬菜。

      阿克塔什镇设施农业基地占地4000亩,建设了1800座拱棚、1929座温室大棚,上千名村民在这里稳定就业,一部分村民学到技术后尝试自己承包大棚,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努尔艾力·麦合木提就是其中一员。在跟着种植大户学了3年种植技术,亲眼看到大棚种菜带来的经济效益后,他带着合作社今年承包了104个大棚。其中,有80个棚种了西红柿,首茬已经上市。“一个棚全年产量预计达15吨,通过果品分级销售,今年合作社的产值能达到300多万元。”努尔艾力·麦合木提说。

      喀什地区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加快蔬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由企业、合作社牵头,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蔬菜产业的产、供、销中来。在所有设施农业产业园内,配套建设果蔬分拣、分级、冷链、包装、配送、加工等设施设备,引进培育蔬菜加工企业31家,年加工各类蔬菜近20万吨。

      与此同时,喀什还建设了3个大型蔬菜集散中心,建成完整的销售体系。去年,喀什地区蔬菜面积超过150万亩,产量达390万吨,这些新鲜蔬菜不仅满足了本地需要,还通过发达的物流体系,端上了疆内外千家万户的餐桌。

    技术研发持续深入

      高透光的玻璃顶棚、毛细化灌溉滴管、一键控制智能采摘车……走进喀什市深喀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新疆华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5000多平方米数字化种植大棚里,满眼的“高科技”。

      持续不断地科技创新,让气候干旱少雨、土壤盐碱化严重、缺少种植技术的喀什,成为各种果蔬茁壮成长的“乐园”。

      喀什地区(昆仑)蔬菜产业研究院、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喀什试验站、山东农科院疏勒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陆续落户喀什,针对育苗播种机、起垄铺膜机等农业机械,配套智能水肥一体机、吊喷及喷雾打药系统、臭氧杀菌机以及沙培、基质、桶栽等无土栽培技术,开展研究、推广、应用,解决了土壤不宜种植、种植技术落后、种植效益不高等问题,有效推动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进一步培育壮大果蔬产业,推动喀什瓜菜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打造立足南疆、辐射全疆、面向全国的重要蔬菜基地,进一步擦亮‘南疆菜篮子’这张名片。”喀什地区农业农村局蔬菜办负责人孙传蛟说。

      (本报记者 尚杰 赵明昊 本报通讯员 张红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