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智慧港口 释放向海发展新动能

    讲述人:辽港集团大连集装箱码头智能操作中心操控员 吴 迪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2日 07版)

      【一线讲述】

      港口是连接海洋与陆地的重要枢纽,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东北首个由传统集装箱码头升级改造而成的自动化码头,“大窑湾·智慧港口2.0”项目正持续推动港口数字化迭代升级,释放出智慧和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

      在大连集装箱码头三区内,一辆辆自动驾驶的无人集卡行至岸桥下,自动对位。远程操控的吊装设备呼啸往返,将各色集装箱抓取、放置在无人集卡上。装载完成,无人集卡随即驶入迷宫般的堆场,将集装箱“交”给自动化轨道吊。

      2022年12月,“大窑湾·智慧港口2.0”项目“智能操作、智慧运营、智链生态、智感环境”四大领域100个子模块测试全面通过,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从传统集装箱码头转型为拥有四项“智脑”的智慧港。自此,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前需要在四、五层楼高的高空作业,爬上爬下,并且俯视操作。现在,坐在办公室内,对着电脑屏幕操控手柄就能完成作业。工作强度的减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大大延长了特殊工种的职业寿命。

      随着“无人集卡+自动化轨道吊+远控岸桥”自动化作业场景的深入应用,码头生产实现了提质增效。自动化轨道吊不再受一对一人工操作的限制,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在系统的智能算法下,到港的集装箱会被自动分配到堆场内最优位置,减少作业时在同一场桥下排队等候的时间。系统上线运营后,岸桥单机作业综合效率提升5%,单船作业效率提升9%,外来拖车在港时间缩短近20%。

      同时,通过智能化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2023年9月,辽港集团物联建设完工,6900余个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大连集装箱码头三区实现5G网络覆盖,为港口智能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大窑湾·智慧港口2.0”还实现了绿色升级。随着清洁能源的应用和新能源无人集卡车的运行,港口的碳足迹逐渐减少,周边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码头内设置3个室内及1个室外环境监测点,对涉及码头水、电、空气、气象、潮汐等五大类环境要素数据进行全面集成、全面感知和智能控制,用“智慧+绿色”赋能港口高质量发展。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方曲韵、王晓樱、王轩尧、冯家照、高建进、吴琳、刘茜、董山峰 本报通讯员 金永成、李梦、秦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