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大海深处 蕴藏无限机遇

    讲述人:海兰云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总经理 蒲 定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2日 07版)

      【一线讲述】

      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清水湾水下35米左右,多个海底数据中心数据仓正在安稳地工作着。

      2023年3月,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在陵水正式投入运营,填补了我国在海洋工程与数据中心新基建融合发展领域的空白。

      为什么要将数据中心设置在海底?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时代必备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热能,需要一套复杂的制冷系统来降温,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电能。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因此解决数据中心高速增长带来的高能耗问题迫在眉睫。

      将数据中心建在海底,利用天然的巨量流动海水对数据舱设施进行散热,可以降低数据中心在制冷环节所需的能耗,同时几乎不消耗淡水资源。据我们计算,与传统陆地数据中心相比,海南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每年可减少2720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了148633棵树;每年可节约淡水3万立方米,相当于14.2个标准游泳池水量总和。

      长期以来,海南岛内的陆地数据中心发展面临能源短缺、淡水和土地资源有限、台风高发等问题,海底数据中心为海南信息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目前,首个海底数据仓为海南省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了支撑底座。陵水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国际海缆登陆站所在地,海底数据中心可利用现有的国际海缆辐射亚太信息高速公路,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在未来承接更多的跨境数据业务。

      海底数据中心建设并非互联网通信技术和海洋产业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这两种技术在建设过程中慢慢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相互催化。例如,作为创新型海洋装备,海底数据舱装有大量精密的数据元件,需长期承受外部海水压力,存在非常大的技术挑战。未来,伴随着一系列技术突破,海底数据中心将整合更多海洋经济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从而促进更广泛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

      大海之下蕴藏无限机遇。当“海洋经济”遇上“数字经济”,新的海洋业态正向我们敞开大门。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方曲韵、王晓樱、王轩尧、冯家照、高建进、吴琳、刘茜、董山峰 本报通讯员 金永成、李梦、秦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