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

    服务“三夏”生产 助力粮食丰收

    作者:本报记者 董 蓓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03版)

      春争日,夏争时。眼下,小麦主产区正从南到北迎来收获。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行动,服务“三夏”生产顺利进行。

    全力抢收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在安徽、河南等地麦收一线,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调度200余名收割机手组成跨区作业队,夜以继日开展小麦机收作业。安徽颍上县新庄村种植大户李伟说:“我种的500多亩麦子,4台收割机1天就全部收完了。”中国农资·阜阳服务中心调配80余台联合收割机开展麦收作业,承接的颍上县近7万亩小麦已全部完成机收。

      “最近,我们每天的作业时长有10多个小时,主要作业区域涵盖河南内乡、平顶山、南阳、驻马店等地区,预计将完成10万余亩小麦收割任务。”中国农资·富平服务中心跨区作业队负责人姚峰告诉记者。

      记者从中国供销集团了解到,5月下旬以来,中国供销集团累计调度2万余家基层为农服务网点、1400余名服务人员连续奋战田间一线,出动近400台农机具,全力护航“三夏”生产。

      帮助抢收的同时,供销合作社“物美价廉”的服务也让农户赞不绝口。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紫荆街道陈家村,55岁的种粮大户李抗战家的60多亩小麦正等着收割,他第一时间联系了蒲城县供销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的农机服务队。“一般联合收割机收一亩小麦的费用是50元,种肥同播机种一亩玉米是60元,但供销服务队分别只收45元、50元,价格实惠、服务周到。”李抗战说,他种的60亩地一共可以节省900元,今年夏收他的荷包更鼓了,也更省心了。

    把“好收成”变成农民的“好收入”

      夏收之后,做好烘干晾晒、夏粮收储至关重要。目前,各地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为农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仓储等设施,做好小麦晾晒、烘干、储存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产后损失,帮助农民把“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东杨庄村的岱岳区供销合作社所属岱供为农服务中心,一座近28米高的负压式烘干塔正在轰隆隆地作业,紧挨着烘干塔的是一处能储粮2.5万吨的粮库。房村镇北腾村村民翟现伟说:“以前割了麦子得晒六七天,赶上晴天还好,要是连续阴天就麻烦了。现在好了,烘干塔建成,我们心里踏实了。”据了解,烘干塔启动后24小时连续作业,日烘干粮食达400吨,为该市存量最大的烘干塔,有效解决了周边农户湿粮的烘干问题。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共建有为农服务中心660多个,目前共配备烘干设备525台(套)、日烘干能力达6.4万吨,粮食周转能力97万吨、存储能力64万吨。

    让“三夏”生产更有科技范儿

      今年的“三夏”时节,更多新技术出现在田间地头,助力“三夏”生产跑出“加速度”。

      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建立“惠种田”智慧农业平台,掌握36万亩服务地块的分布、面积、小麦成熟时间,综合考虑天气、距离等因素,逐田逐日排序,制订出统一的作业计划,并且根据地块大小,合理确定收割机、播种机、机手数量,抢收抢种同时进行。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所属江苏供销苏合农服也为托管的每个田块量身定制了“数字身份证”,田块实行网格化管理,种植品种、地块大小、灌溉条件等各种关键信息逐一采集后,形成数字档案,为田间“算力”搭建了数字底座。“大数据+算力”也让今年的抢收抢种有了新变化。

      在江苏常州市金坛区倪巷村,通过收集田间传感器和气象站实时监测的数据,江苏供销苏合农服数字农业平台依靠算力预测到倪巷村1小时内有雨后,立即发出农事服务提醒,苏合农服常州金坛为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调配农机抢收,1个小时内收了1000亩地,确保500吨粮食颗粒归仓。

      目前,江苏省供销合作社整合到村到户的700多个乡村网点资源,集中建设352个为农服务中心,配合大数据精准匹配资源,农事服务一刻钟就能到田间地头,为农民的“双抢”节约了宝贵时间。

      (本报记者 董 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