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赋能课程育人 构建混合式教学新生态

    作者:佟莹 叶勇 赵学科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03版)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以混合式教学为抓手赋能课程育人,有效提升课程育人功能,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 推动混合教学模式建设

      “机械制图”是装备制造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依托省级在线精品课、省级课堂革命重点建设项目、省级教改课题、学校“三全育人”试点院系、课程思政示范课和“金课堂”课程等,开展持续建设和多轮教改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因教学形式单一、学习资源单一、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导致学习积极性难以持续。基于此,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重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流程,完善评价体系,基于翻转课堂太极环模型和罗瑞兰德学习对话框架,开展“五协同·四循环”有效翻转对话式混合教学,形成混合式教学赋能课程育人新模式。

      学院重构“四递进”模块内容,结合模块特征,紧扣“遵守标准、严谨识图、精益绘图、投身制造”思政主线,以大国工程案例为引领,构建特色任务,形成能力进阶和素质提升双通道,按目标层级合理分配到线上与线下,形成对话内容。
      学院构建“特色教材+线上慕课+SPOC+训练平台”立体式教学体系,畅通师生对话环境;搭建工程案例库、职业技能标准集和技能大赛习题库,满足多层次需求;基于平台采集教学链、成长链和结果链等数据,形成师生及时反馈机制。

      学院以太极环模型为指导,构建“自主学习—互动讨论—实操演练—拓展应用—评价反馈”五协同流程,分层设置线上线下任务;根据任务特征,利用对话框架构建师生、生生“四循环”对话活动,形成“目标—行动—反馈”循环过程,分段分层达成教学目标。

      学院根据评价量规,依据教学实时数据、阶段性数据和总结性数据,构建基于科学数据支撑的多维多元评价体系,为混合式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保障助推 加强教育改革保证措施

      为有效助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学院积极完善保障措施,自编《机械制图》特色教材,该教材采用新形态、立体化设计,融入思政元素图文信息素材,呈现形式形象直观,体现以生为本,贴近当前职教实际;自建“机械制图”慕课课程,已入选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被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选用,累计被891所学校和单位选用;通过SPOC平台搭建思政案例库、工程案例库、竞赛试题库、技能标准库和三维模型库等,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撑。

    提质增效 混合式教学结硕果

      随着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学院“四递进、五协同、四循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院积极构建多维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通过混合式教学提高了课程卷入度,拓展了学习时空,促进了师生、生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在线课累积互动量达27万次,访问量达150万次。资源人均访问量、访问时长、在线笔记量、问答量等均得到攀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院内容结合课程教学实践,积极开展课内实践比赛和先进成图大赛,学生通过绘制课内作业“大国重器”“我的家乡”“我的校园”等作品,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了家国情怀和文化素养。近年来,学生获得成图大赛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0余项,有效促进了课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学院教改成果先后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全国课程思政示范案例特等奖、省级微课大赛一等奖、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一等奖、“三教改革”论文一等奖等,获省部级以上典型案例7项,在课程育人和混合式教学实施中形成良好示范。

      (作者:佟莹 叶勇 赵学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