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十大育人”体系 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作者:丁永华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08版)

      2004年,教育部发文同意在马鞍山市师范学校基础上建立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标志着学校办学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正式踏入高等教育发展序列。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立20年来,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办学治校育人全过程和各环节,创新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课程育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渠道

      学校出台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和思政资源,推动教学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深化校企合作,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领导带头走进教室,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科研育人 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学校以全校首个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为牵引,推动教学和科研共同发展。积极助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提升学校思政课育人实效。

    实践育人 综合育人体系的全新课堂

      学校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造课堂、校内、社会与网络“四位一体”育人模式。持续推进“青春杯”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教育融入劳动教育、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扎实开展各级各类志愿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市大型演出活动。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增强“大思政”育人成效。

    文化育人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抓手

      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校友办,发挥“师专大讲堂”育人功能。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毕业作品展、汇报演出和时装秀等形式多样的“毕业最后一课” ,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提升文化育人功能。

    网络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范式

      学校充分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宣传和教育,发挥网络平台的育人功效。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开展重点教育和价值引导。依托数字技术,建立教学资源库,增添图书馆电子书刊,提高资料使用效率。

    心理育人 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环节

      学校坚持每年对新生进行全覆盖式心理健康普测,做到健康管理“一人一档”。建立常态化、层级化心理知识学习群,每半年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动。对管理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对非师范专业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校、医院联合管理机制,建立四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管理育人 育人工作的重要手段

      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邀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走进学校,与全体师生一起感悟初心使命。积极构建科学高效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两校区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建立社团管理制度,配备专门指导教师,强化制度育人,提高育人质效。

    服务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学校不断完善教育设施,先后投入使用一站式服务大厅和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常态化举办“千企万岗进校园”实习就业专场双选会,并根据中国·马鞍山“万名学生进千企”活动安排,每年组织毕业生到多家企业参观考察,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就业水平。

    资助育人 全方位育人的重点工程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和校各类学生资助和奖励政策,确保资助奖励严格按标准发放到位,推动学生成长成才。每年选聘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针对各系(院)部分家庭特殊困难学生,学校领导开展日常走访慰问活动,根据学生个人意愿,优先安排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组织育人  “三全育人”的重要保障

      学校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校配齐各党总支组织员,抓实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用好党员联系班级、行政教辅党支部联系教学单位党总支、学生党员联系新生宿舍、“社区吹哨、部门报到”“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党员志愿服务”等工作载体,创新推进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作者:丁永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