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北部湾:守鲸豚家园 护一片蔚蓝

    作者:本报记者 徐谭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08版)

        海洋爱好者在涠洲岛寻找海洋生物。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摄

        北部湾沿海滩涂上栖息的中国鲎幼体。本报记者 徐谭摄/光明图片

        在涠洲岛附近海域拍摄的布氏鲸。本报记者 徐谭摄/光明图片

      【多样的生物 多彩的世界】  

      “看!中华白海豚!”日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考船上,记者拍摄到两头中华白海豚先后跃出海面的精彩瞬间。其中一头身体为淡粉色,另一头呈现铅灰色。

      它们的颜色与“白海豚”之名似乎并不相符。“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华白海豚皮肤颜色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同船出海的山东大学教授祝茜解释道,中华白海豚刚出生时,皮肤是铅灰色的,在青壮年时期,灰色逐渐褪去,待到成年后,它们全身呈象牙色或乳白色,有的背上零星散布着灰黑色斑点。由于运动时皮下毛细血管充血,成年后至老年阶段的中华白海豚常呈现出漂亮的粉色,也就是社交网络上时常刷屏的“粉色海豚”了。

      自古以来,神秘多样的海洋生物曾激发中国人的无穷想象,它们或存在于神话传说,或见于渔业捕捞和搁浅个体的记录。近年来,随着研究和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华白海豚、布氏鲸、中国鲎等珍稀海洋生物频频进入公众视野。特别是在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的北部湾,大众可通过参加海上观光,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与鲸豚相遇,已不再是梦想。

      科考船在一座海上浮标前缓缓停下。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张宏科告诉记者,这是我国首套海洋哺乳动物水下声学实时监测浮标,由保护区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研发。“以往调查监测中华白海豚等海洋生物多采用目视法,不仅费时费力,也极易受到天气和海况影响。现在,‘听海豚唱歌’的办法让保护科研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了。”

      中华白海豚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河口和近岸海域。北部湾的中华白海豚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娘湾至大风江口附近以及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在500至600头之间。另外,在防城港至北仑河口沿海也有中华白海豚分布,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研究,种群数量不明。

      在涠洲岛附近海域,还生活着另一种海洋巨兽——布氏鲸。科学研究表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布氏鲸都会成群造访温暖的北部湾。然而,在2018年以前,涠洲岛海域是否有稳定的布氏鲸种群存在,并未得到科学证实,科研人员只是从当地渔民口中听闻一二。

      “在茫茫大海上寻找鲸鱼很不容易。”提起第一次目击布氏鲸捕食的经历,广西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默仍难掩内心的激动,“时间仿佛停滞了,眼中只剩下天空和大海。突然,船左侧海面沸腾起来,这是布氏鲸在释放气泡驱逐鱼群!随即,一座黑色‘小山’升出水面,然后变成了‘Y’字形,正是布氏鲸在张嘴捕食鱼群!”自2016年起,经过苦苦寻觅,陈默和同事们终于确认,涠洲岛附近海域是我国近海的重要大型鲸类稳定栖息地及捕食场所,截至目前,已累计识别布氏鲸个体60头。

      潮起潮落,归港上岸。记者继续跟随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沿着潮沟步入红树林深处。张宏科在不起眼的泥沙中捉起了一只样貌怪异,酷似“三叶虫”的生物——圆尾蝎鲎。

      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关杰耀告诉记者,在这片海岸上分布着中国鲎和圆尾蝎鲎两种鲎。成年的中国鲎主要生活在水深约15米的浅海区,每年4至6月繁殖季节时会到滩涂产卵。“保护区沿岸特别是榕根山和淡水口滩涂是重要的中国鲎育幼生境。”

      为了保护好这片美丽海湾,保护区搭建巡护平台,完善“空天地网”一体化林草湿资源监管体系,同时加强与渔政、海警、综合执法等部门联系对接,目前,已清理霸海养殖的木桩80多万根、轮胎1万多个,拆除非法养殖场40多家。同时,在全球环境基金海洋保护地项目的支持下,保护区还开展了栖息地保护和公众科普工作。

      经过多方努力,保护区管理秩序得到维护,栖息地环境不断改善。日前发布的《2023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Ⅰ级,整体状况优良”。

      记者登上保护区观景台,只见近处的“海上森林”绿浪翻滚,远方则是一片蔚蓝。目之所及,天接着海,海连着天……

      (本报记者 徐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