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安庆师范大学:用好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 拓展“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作者:李福华 余江舟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09版)

      近年来,安庆师范大学在思政课建设中以“讲深、讲透、讲活”为目标,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与实效性,坚持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积极探索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开展“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活动,不断拓展“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着眼“讲深”,强化教学研究。学校始终贯彻“做研究是把思政课讲深的重要基础”这一基本理念,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不断夯实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育人的理论基础。积极搭建研究平台,学校先后成立了大别山革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大别山革命老区教师教育“红色园丁”协同培养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广泛承担研究项目,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高校思政课运用革命文化资源开展实践育人研究”“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全过程研究”、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从红军长征中学习运用六大思维能力研究”、安徽省高校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推广”项目“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等。注重研究成果,学校以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为主题出版《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等专著,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着眼“讲透”,突出理想信念。学校通过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和主题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一方面,依托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构建“两个全员参与”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和“思政主题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艺术课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涵养新时代师范生的教育情怀,激发师范生服务革命老区的责任担当和“下得去、留得住”的决心。在思政主题社会实践中,学生承担课题“王步文资料整理研究”并创作话剧《王步文》,获全国第5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一等奖。学校10余年先后派出7000余名师范生到乡村学校顶岗支教,近70%的顶岗支教师范生选择在基层就业,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着眼“讲活”,拓展实践空间。学校坚持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建设为契机,以“理想·本领·担当”为内核,以“修德明理·修智敏学·修行律己”为路径,以“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为着力点,以阵地建设为抓手,贯通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着力运用好本土文化资源打造“3310”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思政课建设大格局。加强馆校合作,学校先后与安庆博物馆、安庆市独秀园管理处、叶笃正气象科普馆、邓稼先故居等单位签订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其中,“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叶笃正气象科普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项目获教育部高校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行动专项立项。加强资源研究转化与运用,学校邀请安庆博物馆、安庆市独秀园管理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巡回展览等活动,与安庆博物馆实行师资互聘。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学校组织学生赴叶笃正气象科普馆等场馆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红色园丁”等学习活动,把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

      安庆师范大学“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被安徽省委宣传部评为“首届安徽思政工作创新推广案例”,并在安徽省思政平台上推介;“现场考察 课堂展示 角色体验——‘三位一体’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年,学校申报项目“安庆师范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案例入选全国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名录。

      (作者:李福华 余江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