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思政课教育形式 开展“走诗路看浙江”实践课

    作者:傅琪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12版)

      近年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牢牢把握“聚焦问题导向、凸显专业特色”建设思路,充分尊重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聚焦时代精神、社会热点,推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融合发展,打造高素质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优质思政教育基地,构建校园媒体联动机制,不断创新思政学习教育形式。学院开展“走诗路看浙江”实践课,积极推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打造有内涵、有温度、有风景的“大思政课”,展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创新“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的实践育人新模式。

      学院开展“走诗路看浙江”思政实践课,积极培养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水利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组织学生实地走访、现场讲授、沉浸体验、调研交流“浙江诗路文化带”,引导学生在“绿水青山”中感受浙江活力。“走诗路看浙江”思政实践课以深度教学理念建构“表层意识——主动学习——深度理解——高度认同——树立自信——内化践行”六级渐进学习模式,以多维度、多元化、多类型运行机制,让“思政小课堂”牵手“社会大课堂”,帮助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交流和感悟中实现“思想共振”,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奋斗之中。

    构建全过程教育体系 让思政课有质量

      学院充分把握青年成长发展规律,按照学生学业进程的阶段性特点,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载体、评价、保障、结果导向等方面系统设计“走诗路看浙江”思政实践课。学院坚持以实现知识理解、能力认知、情感自觉为教学目标;以理论讲解、视频学习、实践体验、线上线下互动为教学方法;以诗路景点、田间地头、水库大坝、乡村文旅为课堂载体;以具备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实践锻炼为评价标准;以学校、政府、社会、家庭互助等协同体系为支撑保障,积极构建思路新颖、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思政教育大课堂”,推动形成学生受益、教师发展、社会认可的良好效应。

    聚焦新时代教育热点 让思政课有意义

      学院聚焦时代精神和社会热点建设“走诗路看浙江”思政实践课,积极将教学放置于个体与国家、社会、基层、行业、生态环境等多维视角中,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我价值,感悟小我与大我、个体与集体、个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近年来,学院分别结合脱贫攻坚、廉洁文化、共同富裕等热点,组织开展“走钱塘诗路 看小康浙江”“走浙东诗路 寻清廉之美”“走运河诗路 探共富浙江”3次思政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家国情怀、行业情怀、乡土情怀和人文情怀,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建立多课堂联动体系 让思政课有意思

      学院持续完善“走诗路看浙江”思政实践课,坚持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把思政课带到田间地头、水库大坝、示范窗口,通过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教育,实现课堂、校园、校外、网络四位一体融合联动。打破灌输式、封闭式的教育格局,弥补思政教育实践环节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让学生在走访参观体验中“触摸历史厚度”“体会革命热度”“感受文化温度”,在实践中产生情感共鸣,在“风景独好”中实现“思想共振”。逐步达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情、意、行相统一。

    打造多元化教师队伍 让思政课有广度

      学院以“走诗路看浙江”思政实践课为着力点,推进思政课教师、校外导师、辅导员、优秀校友一体化建设,努力形成“第一课堂”以思政教师为主,“第二课堂”以辅导员为主,“第三课堂”以校外导师、优秀校友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团队,积极营造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的良好氛围,不断拓宽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组织邀请专家学者、乡村书记、技术能手等各行各业代表参与实践课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社会、行业等各领域的情况,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构建多方联动机制 让思政课有效益

      学院持续推进“走诗路看浙江”思政实践课建设,着力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积极构建协同机制,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积极推动校地合作,建立思政理论课实践基地、青年大学生乡村研学基地等联动运作机制;持续推动校媒合作,通过媒体把握时代脉搏、紧扣社会热点,加强联合策划,创新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教育资源;不断推动校企合作,积极了解行业需求,促进人才培养和交流,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意识,推进产学协同育人;推动校校合作,利用各高校特色优势,合作开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创新创业活动;推动校地交流,积极与地方政府拓展合作,开展“金鹰先锋”大学生进社区、进农村挂职锻炼活动,“小金鹰”志愿者支边支教活动等,在实践工作中帮助学生锤炼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推动家校互助,搭建家校联系交流平台,让家长成为学生实践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将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让课程“有知有味”,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傅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