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水利部:加快推进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02版)

      本报北京6月5日电(记者陈晨)6月3日至4日,水利部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召开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为提升我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指出,建设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是打赢现代防汛战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家防洪安全。统筹水利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预”字当先、关口前移、防线外推,加快建设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为洪水灾害防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前瞻性决策支持。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要锚定“一个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用导向,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实现“延长洪水预见期与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的有效统一。要抓住“两项重点”,一项是硬件,即现代化水文信息感知与监测设备,包括监测天气系统变化及云团移动信息的航天遥感、地基空基雷达等设备,监测“落地雨”及水流全要素、全量程、全过程的现代化水文测验设备,监测和提取下垫面条件及其变化的遥感、雷达等设备;另一项是软件,即基于现代化水文信息感知与监测数据的分析计算数学模型,包括对“云中雨”的降雨预报模型、对“落地雨”的产汇流水文预报模型、对洪水演进的水动力学预报模型。要建设“三道防线”,以流域为单元,按照“应设尽设、应测尽测、应在线尽在线”原则,建设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加降雨预报模型、产汇流水文模型、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实现“云中雨”监测预报并延伸产汇流及洪水演进预报;建设由雨量站加产汇流水文模型、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实现“落地雨”监测并延伸产汇流及洪水演进预报;建设由水文站加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第三道防线”,实现本站洪水测报并延伸洪水演进传导预报。要支撑“四预”功能,通过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为洪水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与调配以及水利其他业务领域的决策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持。

      会议要求统筹多方力量、多方资源,合力推进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要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推进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结构化、模块化、格式化、标准化。要加强规划项目统筹,科学谋划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布局、结构、功能及系统集成。要强化信息归集共享,实现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算据、算法、算力协同共享。要夯实科技人才基础,全面提高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感知能力和运行水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