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江西龙南:客家古韵绽芳华

    作者:本报记者 王洋 李玉兰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叶波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09版)

      【文化中国行】

      6月5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西主会场活动在赣州龙南市举办,记者跟随百余名江西文旅界代表走进龙南,领略客家风情。

      龙南拥有376座各具特色客家围屋。近年来,龙南多举措活化围屋保护与利用,让客家文化焕发新光彩。

      距离龙南高铁站一路之隔的栗园围古朴雅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镌刻着岁月印记。“公司利用栗园围打造天下客家演艺小镇,利用舞蹈、音乐、灯光等方式营造氛围,为游客提供旅游新体验。”江西西帕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昶嵩说。

      关西新围,将围屋、炮楼、赣派建筑、江南园林融为一体,彰显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围屋内一角,身着蓝布衫、头戴冬头帕的黄竹英正编织着客家织带。“换个角度,能否瞧见织带上‘国富民强’‘江山美丽’的字眼?”黄竹英侧头为游客讲述“藏”进织带里的“密码”。

      凭借过硬的编织手艺,75岁的黄竹英可是关西新围景区的“明星”员工,很受游客尊敬。“我从2018年起在景区工作,向游客展示客家织带编织技艺,把祝福语编进织带送给大家。”在黄竹英看来,客家织带能传承至今,离不开织带蕴含的真挚情感与诚挚祝福。

      在龙南,还建有赣南围屋博物馆,集中展示龙南历史与赣南围屋文化,成为游客了解龙南和赣南围屋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集中地。“座座围屋有传奇,客家精神永传扬……”在博物馆内,客家山歌爱好者唐志红正与好友分享自己新作词的《客家龙南好地方》,用自己的方式让客家文化绽放新姿。

      (本报记者 王洋 李玉兰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叶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