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津门古渡展新卷

    ——看天津如何奏响人海和谐共生的蓝色乐章

    作者:本报记者 鲁元珍 董山峰 刘茜 本报见习记者 王晓飞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07版)

        天津海洋油气开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天津滨海新区南湾公园风光怡人。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树环绕。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工作人员为记者讲解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海岸与城市”系列报道】 

      天下津渡,海纳百川。渤海之滨的天津,是一座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15世纪初天津建城设卫,水陆通达,商贸繁荣,600年发展历史与海洋港口紧密相连,依此而生的海洋文化深刻影响着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城市性格。

      面向海洋,天津与生俱来的开放气质为城市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在滨海新区,昔日废港变身为现代化智慧港口,改革开放脚步日益加快,优势海洋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古老的民俗文化更成为渤海之滨的璀璨明珠。近日,记者行走于天津海岸线,聆听海潮背后的历史脉动,探究天津日新月异的发展故事。

    智慧港口助推融合发展

      站在天津港智能化集装箱码头远眺,只见码头边各色集装箱整齐罗列,岸边无人驾驶的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自如穿行,12台远程操控自动化岸桥次第排开,轨道桥悬臂自动抓取集装箱进行装卸、搬运和堆放作业,全程无需人工参与。

      码头北侧,两台风力发电风车缓缓转动,源源不断为码头生产输送清洁能源,整个过程达到“零碳”排放。这便是天津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的工作场景。

      “在传统集装箱码头,司机需要登上几十米高的岸桥,长时间低头操作。现在的自动化码头,一个工人在控制室远程操控4台设备,工作环境好了,人工成本大大降低,‘智慧+零碳’的绿色港口方案已经成为现实。”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孙彪说道。

      抚今追昔,天津港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港口之一,自古以来便是河海漕运枢纽。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经在战火中废弃的天津港重新开港,成为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修复、重新开港的港口。开港之初,淤泥堵塞,年货物吞吐量只有74万吨。

      从曾经的淤泥质浅滩,到挖海造陆、建成全球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再到港口码头绿色化、智慧化发展,天津港不断书写着发展奇迹。2023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超2200万标箱,创造了港口跨越式发展的“天津样本”。

      自古依托港口而兴的天津,拥有刻在骨子里的开放基因。如今,天津港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航运贸易往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服务“一带一路”的桥头堡,承载着这座城市更多的梦想与机遇。

      背靠港口与海湾,城市的发展有了更足的底气。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海洋经济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高端装备制造、运输设备制造、大宗贸易、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在此聚集,形成一系列“蓝色品牌”。

      “这是‘深海一号’能源站,拥有3项世界首创和13项国内首创技术;这是我国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圆筒型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突破了5项国内首次应用技术……”走进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分公司,一个个“大国重器”模型前,公司党委副书记王磊向记者介绍。

      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梦想号”国际邮轮搭载2200余名游客缓缓驶离。今年以来,港口接待出入境旅客已超10万人次,不断激活城市文旅发展潜能。

      随着“蓝色经济”图谱铺展开来,天津的发展动力更强、活力更足,朝着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的目标大步迈进。

    盐渔文化焕发蓬勃生机

      傍海而居,千百年来天津沉淀出独具特色的盐渔文化,奏响一曲人海和谐共生、与海同乐的蓝色乐章。

      走进长芦汉沽盐场,一座座白色的盐堆宛若皑皑雪山。眺望百里盐滩的独特风光,远处的古盐滩遗迹依稀可见。“长芦汉沽盐场历史悠久,古法制盐过程艰难而烦琐……”不远处,一群来此研学的学生正在认真聆听讲解。

      七彩盐田是这里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结晶池里,嗜盐菌生长繁殖,使不同浓度的池水呈现红黄棕等不同颜色。从高处俯瞰,盐池五彩斑斓,如同巨大的调色盘。

      有人说若为天津历史寻一个延续千年的主角,那便是海盐。长芦汉沽盐场的前身“芦台场”自古便是天然海盐产地。早在宋金时期,直沽聚落尚未成型,这片滨海赤卤之地上便有大量煮海为盐的灶户。直到明清时期,长芦盐的产量始终居于全国产量前两位。历史悠久的盐业,始终是天津的重要经济支柱,为天津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如今,长芦汉沽盐场早已实现现代化生产,机械化采盐、扒盐、输盐、洗盐、堆盐等已形成完整的流程工艺链。这里不仅生产食用盐和工业用盐,还拓展了精细化工、水产养殖、日化用品、工业旅游、文创产品等产业链,更广更宽地惠及人们生活。

      河海交汇之处,诞生了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和渔家民俗风情,造就了天津人豁达、包容的性格和城市开放、多元的文化根基。

      走进大神堂村码头,十几条渔船在岸边并排而立,“津门第一缕曙光”的石碑立于岸头,这里,便是天津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

      “一网金呀,嘿呦嘿呀,二网银呀,嘿呦嘿呀……”渔民刘翠波唱起的渔家号子响亮而悠扬。他告诉记者,这里的渔家号子是前辈们在使用老风船时留下的,是了解天津滨海渔家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也是天津人乐观向上精神风貌的体现。

      刘翠波是在渤海湾边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历经几十年海风海浪的洗礼,海堡文化在他心中深深扎根。如今,他是渔家号子、船对等多个非遗的传承人,为更多人讲述着渔村里的历史文化故事。

      被称为天津“最后的渔村”的大神堂村,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渔村之一,也是至今仍保持传统打鱼作业的自然生产渔村。每年,许多游客为抢先品尝第一拨打回的海鲜而来到此处,迎着日出,享受美食,感受渔家民俗文化。

      距此处不远的寨上街朝阳花园社区,一场汉沽飞镲和高跷表演热闹非凡,再现了出海捕鱼的劳动场景,吸引了无数居民围观喝彩。“以前,出海前都要打飞镲祈福平安,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一种民俗活动。”刚刚表演完的社区党委书记冯国娟身穿表演服,向记者讲述着他们搬到社区后的生活。这个社区居住着很多从海边搬迁而来的老渔民,他们将曾经的习俗带到了新生活中,让古老的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修复生态打造宜居之城

      站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观澜角,遥望水天一色的蓝色海面,和煦的海风令人心旷神怡。不远处的滨海绿道上,骑行、慢跑的人们三五成群。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平衡好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是每一座沿海城市的必修课。天津整合海洋资源,聚焦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年4月,生态城首场半程马拉松在国家海洋博物馆开跑。在“半城花路半城海”的魅力赛道上,人们踏着春风,伴着美景,感受这座绿色城市的生机与魅力。

      很难想象,这座绿意盎然的生态城,多年前还是一片荒芜之景,淡水缺乏,土壤盐化。2008年,中国、新加坡两国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在渤海边开工建设。16年的时间,从植物无法存活的盐碱荒滩,到植物种类达260余种的生态城市,新城拔地而起,缔造了生态建设奇迹。

      “从零开始,在盐碱地上建生态城,这可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生态城建设局副局长付鹏向记者讲述着曾经的艰辛历程,“我们采用暗管排盐的方法,隔绝原盐碱土壤,又填充大量适宜种植的土壤,引育适生耐盐碱植物,土地生态系统和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恢复,成功破解了北方滨海盐碱地改良和大规模绿化难题。”

      如今,这片改良的土地已拥有15万常住人口,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完善。优质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当地的招商引资和文旅产业发展。水系循环连通,65.6公里绿道绵延互通,40余处公园风景宜人……盐碱地上“长”出一座生意盎然的生态宜居新城,“生态禁区”蝶变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花园城市。

      在滨海新区寨上街岸段,近些年海岸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破解过去过度捕捞、牡蛎礁破坏、渔港环境脏乱等问题,我们控源治污,保护渔业资源,实施牡蛎礁修复工程,现如今岸线环境优美,生物物种种群数量稳定增长。我们建设了15公里海堤生态廊道,亲海空间不断拓宽。”天津市滨海新区寨上街道办事处主任宗明焕说道。

      12条入海河流从“全部为劣”到“全部消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从16.6%提高到71.7%;消失近30年的野生缢蛏再现海滩,全球超八成遗鸥在津栖息越冬……眼下,滨海新区挖掘整合海洋资源,拓展蓝色空间,将海滨之城与海洋文化相交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天津聚焦海洋生态保护,积极打造海洋文旅特色IP。走在东疆湾沙滩景区,五颜六色的露营帐篷成为海岸线上最亮丽的风景。今年以来,“日出东疆”文旅IP火热,游客从四面八方而来,观日出、踏海浪、露营赶海、逛海风市集,享受海滨度假的惬意时光。

      海域辽阔,海潮翻涌,在天津绵长的海岸线上,万物蓬勃生长,人民乐享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图景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鲁元珍 董山峰 刘茜 本报见习记者 王晓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