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分中心:思政教育“五维”并举 推动立德树人落实见效

    作者:李晓燕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5日 12版)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分中心所指导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政治导向,紧扣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理想信念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师范技能培育、实践教育、榜样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困境短板,探索出了以旗帜引领、经典研学、专业成长、实践求真、典型示范为核心的“五维”协同育人模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成效。

    建构“五维”协同模块

    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旗帜引领——以“旗帜·先锋”培育工程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学院举办“旗帜”系列艺术思政课,将党的创新理论、“四史”知识等融入文艺创编和表演;组建“先锋——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推出系列精品微课,通过网络、学生活动深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学生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经典研学——以“读原著·学经典·取精髓”活动提升学生学科理论素养。学院设立“经典阅读室”,购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引领学生加强对经典著作的深入性、系统性学习,举办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报告会、马克思主义论坛,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让学生感知经典魅力、感悟真理力量。

      专业成长——以“5+X”学生第二课堂体系增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学院深入落实“五位一体”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德育引导、读书辅导、专业督导、技能训导、生涯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实施“塑能计划”,制定“三笔字”培养方案,聘请书法教师指导,推进“小黑板工程”;开展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每年举办师范生说课讲课大赛,不断夯实学生知识素养和实践技能,为学生职业发展强基赋能。

      实践求真——以课程化创新实践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学院深耕思政课实践教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创新实践学分,建构“三维五步五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用好思政课主渠道;抓好教育教学实践,推进“见习—实习—研习”闭环实施;做实社会实践教育,建立实践基地8个,推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研修线路5条,与街道、社区定向结对,开展“院坝里的思政课”,引领学生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化、内化和转化。

      典型示范——以“榜样的力量”品牌活动为依托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学院设立“榜样的力量——党员示范岗”,通过寝室床位挂牌、佩戴“共产党员”胸牌、党员承诺等方式,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化为具体行动;连续18年举办“榜样的力量——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以学业发展、创新创业、自立自强等方面“名生”典型的鲜活事例启迪学生,激发朋辈群体价值共鸣,激励学生奋进向上。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效

      学院党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把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培育作为“五维”同育的核心内容,做到纵向贯通、横向衔接,不断提升育人实效。

      政治立魂,筑牢思想根基。学院坚持把提升学生政治素质摆在思想政治教育首要位置,在“五维”同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并将理论学习情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予以学分认定,引领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着力增强政治素养,提升政治能力,释放青春力量。

      精神立德,涵育家国情怀。学院在“五维”模块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家精神等内容,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建设新重庆”主题活动,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和精神培育,不断增强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的深厚情怀。

      实践立行,增强使命担当。学院深化实践育人,组织学生深入乡村社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察国情、社情、民情,深刻感悟新时代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不断砥砺意志品质,提升能力本领,增强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和使命追求。

      (作者:李晓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