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打造“依工强文”模式 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作者:陈晓芳 洪荭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5日 10版)

      武汉理工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计划”、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为中国建材建工、交通、汽车等行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采用“依工强文”模式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新路径,努力将会计专业打造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大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国际化视野与整体性思维的“新文科”复合型会计人才。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助力个性化发展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放在首位,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培养身心健康、专业拔尖、行业适用的卓越会计人才。在新兴技术加速迭代的时代背景下,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依托会计学专业行业特色的历史传承和管理学、经济学等“新文科”、新技术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复合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意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秉持“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通过书院制、微专业、专业特色方向班等多种育人载体,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混合式课堂和过程性评价体系,倡导“教学相长、互动合作”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筑牢思政教育平台,助力学生创造并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满足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多方位全面发展的需求。

    推动教学科研共发展 激发学生发展潜能

      以教学为抓手,夯实知识基础。学院坚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变化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教学为基,不断优化课程设置、革新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一方面积极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筑牢学生学科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加强课程体系的融通性建设,设立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式培养计划,打通会计学专业学生选择高阶课程的渠道,帮助学生实现卓越、全面发展。

      以科研为抓手,激发学生潜能。学院以科研为“翼”,通过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学术论坛、学术午餐会等多种形式,积极提升学生个性化思考和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让学生在竞赛的舞台上展现自我、超越自我。

    推动“三通共融” 增强学生复合能力

      推动文理融通,实现多学科发展。学院围绕“十四五”期间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需求,综合本校管理、金融、法律学科优势,不断凝练专业特色,建立“会计+”学科交叉培育体系和模式,先后新增开设24门交叉学科选修课及5门个性化课程,着重增强学生在大数据分析、多学科综合等领域的复合能力,拓宽多学科融合的“新文科”发展道路,提高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

      推动产教融通,实现全方位创新。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学院在全链条培养环节中增加创新创业元素,加强校企协作,构建科研教学融合平台,培养学生集专业素养、创造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于一体的创新能力。引入产业新技术、行业新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以专业实践为引领,针对会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需求,打造集课堂教学、校内虚拟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和校企“产—学—研—教—用”于一体的多维创新实践质量保障平台,推动教学从培养财务数据生产者向培养财务及非财务信息战略规划者转变。目前,学院已与厦门钨业、山东京博、珠海广通、东风李尔等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企研发中心和学生联合培养基地。

      推动中外融通,实现跨视野交流。学院围绕社会需求,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集聚专业创新资源,开展多角度协同育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建立全英文授课工作坊,开展教师国际资格认证。目前,学院已开发国际化课程7门,教师获国外各类培训资格证书97人次。组织开展跨文化交流,帮助学生在共融互通中树立文化自信、大国自信,努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化视野、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发出“中国声音”,用专业知识讲好“中国故事”。

    打造“四个一流” 夯实学院育人基础

      打造“一流课程”,筑就专业之基。学院围绕会计学科纵深发展需求,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依据会计学专业的特点,整合传统课程内容,积极引入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学等领域的知识,筑牢专业基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高层次混合性实践教学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打造“一流课堂”,搭建互动之桥。学院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组织教师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最新的学科知识和实践案例,确保教学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积极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环境,建设智慧教室,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打造“一流教材”,夯实学识之石。为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学院会计学专业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情和智能化转型需要自编教材,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职业转型动态融入其中,让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目前已编纂会计智能化转型系列教材1套。积极推进教材融入思政教育和数字化建设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纸质教材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开发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辅助德育和智育教学,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打造“一流师资”,引领智慧之路。学院积极建设跨学科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通过“校—院—系—团队—教师”五级联动,构建专业带头人领衔,老中青相结合的跨学科“专兼职”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引育结合,开展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育工程、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申请直通车和青年教师助课上岗等系列活动,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能力。按照学习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制定日常教学师生反馈、教学督导评价反馈、师生座谈会反馈、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等机制和“教学团队—校内—校外”三级循环教学质量PDCA持续改进机制,持续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科研质量。

    累累硕果点亮学生成才新梦想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新文科”会计教育体系,在立志、求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立足现实需求及竞争态势,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建立创新基金,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练就真本领。近年来,学院学生在“互联网+”“汇新杯”“创青春”等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7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项,省部级奖项32项;学生立项大学生自主创新基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余项,企业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接收实习人数超过全院总人数的1/4。学院立足国内实践,积极开展国际院校交流合作,成效显著。自学院2012年设立会计学ACCA(特评公认会计师公会)方向班以来,特色班内80%的学生毕业后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20%的学生进入知名跨国公司工作并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作者:陈晓芳 洪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