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守正创新打造思政“金课”

    作者:肖敏淇 安丽梅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4日 07版)

      【专家点评】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提出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守正创新打造思政“金课”是不断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应然之举,也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回归育人本位,筑牢思政课铸魂育人“航向标”。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背后的道理作为重点,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涌现出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院校特色、专业特色的教学成果,形成了课内课外相互动、线上线下相衔接、学段学科相融通的思政课教学新生态。这些思政课之所以能称之为“金课”,首要原因是其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地转化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并向学生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转化,打牢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

      其次,聚焦质量提升,描摹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思政“金课”在建设标准、主要举措和育人成效上都高度回应着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在标准上,基于原有思政课建设标准,检视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及难点堵点问题,设立一套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高质量课程标准体系;在教学上,将知识育人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打造“金芯”,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补创新“金方”,将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相统一塑造“金师”,将教学主体性与对象性相协同建立“金评”;在成效上,系统集成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引育、协同保障等人财物要素和政策机制,为全面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保驾护航。

      最后,激活整体效能,撬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动力源”。一是要多领域融合,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利用历史古迹、革命遗址等场域,结合志愿服务、社会调研、文艺展演等活动,开发各类“行走的思政课”;二是要多学段贯通,在遵循学生认知形成规律、能力培养规律、情感认同规律等基础上,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建设贯通大中小学的思政“金课”体系;三是要多手段结合,创新运用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为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增势赋能。

      (作者:肖敏淇、安丽梅,分别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刘梦、龙军、赵秋丽、李志臣、张文攀、闫磊、冯家照、高建进、陆健 本报通讯员 李梦、李爱明、程振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