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改进文风大家谈】向经典作家学习文风

    作者:阎晶明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3日 01版)

      【改进文风大家谈】 

      一说到文风,尤其是强调改进文风,就容易下意识认为是指向公文写作、新闻报道,似乎文学写作者操持的语言一定是文学语言。事实上,文学语言的高下之分尤其明显,很多文学写作,改进的必要同样十分迫切。

      改进文风,显然不只是语言问题,也不只是文字锤炼问题,它涉及到创作者对表现对象的认识以及看待人生世界的眼光和态度,体现出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力。在此过程中,阅读经典,从经典作家作品那里感受好的表达,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仅举几个小例子来谈谈看法。

      小说人物如何出场,每一位作家都有招数。重读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叹服于主人公吕纬甫出场的方式。用了数百字描述“我”独坐酒楼上的寂寞后,小说从脚步声开始描写人物的出场,直至看到其人。“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吕纬甫这个名字到末一句才出现,而且是以“不像当年”的方式。独特的出场里,一个人的岁月之变得到简洁描绘。

      近日闲读《生死场》,再一次对萧红所拥有的“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鲁迅语)有了深切感悟。仅就小说里的风景描写,那独特的、“越轨的笔致”就足以让人新奇。“房后的草堆上,温暖在那里蒸腾起了。全个农村跳跃着泛滥的阳光。小风开始荡漾田禾,夏天又来到人间,叶子上树了!假使树会开花,那么花也上树了!”我们读到过叶子和花蕊如何从树上生发的各种描写,而“叶子上树了”,实在奇特生动,惹人想象。

      今年初,柳青的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出版并引发热议。在我看来,这部小说的文学性,包括语言上的风采,特别值得今天的小说写作者学习。小说对不同人物的“脸”有不同描写,其中一段描写生动鲜活且让人莞尔。“他的视线总是避开张志谦经常带着健康红的脸,这脸上的五官好像卫生院的挂图一样端正,两腮的肌肉显示出刚毅,两眼也闪烁着聪明。”在另一处又一次写到这张脸。“张志谦的标本的端正脸上消失了笑容,一层淡淡的灰暗盖住了健康红。”作家对人物的形象、样态有精准的描摹。

      我们感佩于这些文学语言的精妙,同时又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朴实、平和的态度。一个写作者如果在文字间流露出得意的、自以为是的气息,再好的文字也会因文风而失色。倡导改进文风的毛泽东同志就特别强调:“当着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我多么高明’,而要采取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态度。”

      由此可见,改进文风,必须同时要改进写作态度,加强学习,尤其是向经典作家学习。

      (作者:阎晶明,系中国作协副主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