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破解回收难点 畅通换新链条

    作者:刘文杰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07版)

      【专家学思】 

      消费品以旧换新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群众的美好生活品质。近期,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方案的出台对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是重点利好。各地政府和家电企业将加大力度开展家电收旧换新促消费活动。

      收旧作为家电以旧换新的重要环节,对促进换新顺畅开展、满足人民的换新需求、建设低碳环保的社会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收旧环节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扩大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企业范围。自2009年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以来,国家指导建立、完善生产者目标责任制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众多家电企业中,目前只有海尔、美的、格力、海信、TCL、长虹、新飞、志高8家企业申报加入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建议扩大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企业范围,外商企业、中小企业的回收目标责任制也应明确,形成家电企业履行收旧环保的社会责任。

      联合行业协会建立覆盖全国的第三方回收平台。目前,不少大的家电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回收平台和系统,主要回收自有品牌,但自建系统有一定局限性,消费者的认同感也较低。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一定财政资金,由行业协会联合家电企业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第三方的收旧平台,建立和完善覆盖各地的全国性的便民回收渠道,包括设立专业的回收网络、开展上门回收业务等。

      整治并引导收旧拆解流程。行业旧机有50%左右流入私拆渠道。私拆、乱拆旧机会导致环境污染且监管难度大,正规回收、拆解等环保合规成本高,与私拆相比竞争力弱;行业旧机有17%左右流入二手渠道,二手机质量无法保障,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构建家电全链路数字化体系,确保旧机流向可溯、合规,以旧换新补贴兑现精准;加大打击私拆、乱拆力度,建立长效管控机制;设立国家级循环样板试点城市,实现废旧物资处置全流程可控、可溯、合规且增值最大化。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智库作用。换新计划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决策性的工作。建议由协会主导,联合专家、学者、家电产业链企业,研究家电收旧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行业协会牵头组织起草关于二手家电流通、废旧家电维修服务、家电以旧换新的相关标准,规范家电以旧换新。

      发挥企业市场主体的优势,打造行业标杆。推广建设回收数字化供应链平台,通过订单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票据流“五流合一”,实现全流程可视,在收、储、运、拆、用各个环节都可溯可查。

      加强消费者层面的宣传。调研中,许多企业表示,有不少消费者不知道如何将废旧家电进行专业回收,缺乏便捷的回收渠道;消费者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成本较高;部分消费者缺乏环保意识,倾向于将旧家电随意丢弃或二手出售。建议普及家电以旧换新知识,在充分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基础上开展换新,并加强宣传,提升消费者环保意识。同时,可结合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就近建立“经营模式可复制,用户所见即所得”体验店,打造社区样板间,让用户真切体会到好家电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升。

      (作者:刘文杰,系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副会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