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光明论坛】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作者:刘浩林 玉菊浪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02版)

      【光明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开创新局指明了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以生态优先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我们看到,“三北”防护林工程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价值的平衡;河西地区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协调了水、沙、绿、富之间的关系;澜沧江上小湾、糯扎渡、功果桥、乌弄龙等电站的投产使用实现了全流域电力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这些都展现了当地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此外,还需积极探索生态经济的价值实现方式和机制,创新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新模式。比如,甘肃敦煌的“沙漠+文旅”、新疆吐鲁番的“瓜果+风景”、云南丽江的“全域+智慧”等旅游新业态,都是最大程度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实践经验和生态智慧。

      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要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必须构建内外联动、活力四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大开放的发展姿态,促进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实现。一方面,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线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疆围绕“一港”“两区”,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呈现以乌鲁木齐国际港区为引领、霍尔果斯与喀什经济开发区为重要支点,联动并辐射周边口岸经济带发展,助推新疆实现新时代由内陆地区转换成开放前沿的历史飞跃。另一方面,高水平打造全方位内外开放的新平台。近些年,西部地区多个地方政府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广西作为连接东盟、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腹地,在“南宁渠道”的助推之下成为国内外贸易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平陆运河更为西南地区谋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陆海联运的便捷新通道,有助于优化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成渝地区作为西部大开放的重要领头羊,两地联手出台《成渝地区联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方案》,使西部地区逐渐成为“东融”“西接”“北连”“南通”的重要平台,彰显了西部地区提高开放水平、突破区位劣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西部地区要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发展潜力等,通过强化新技术创新,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要在技术赶超、引领与区域协调、“科技援西”等创新模式的合力推动下,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新高地,厚积科创资源。内蒙古聚焦风光氢储4条产业链,一体推进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协同发展,实现传统能源产业“老树发新芽”,让新能源“遍地开新花”。2023年,全区全年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近1700亿元,增长33%;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达到9323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43%;新增装机规模超3100万千瓦,增量创历史新高。同时,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创新集成成果,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设备、大数据生产线等新型劳动生产工具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有效激发生产力诸多要素的社会活力。2023年,贵州全省围绕“东数西算”战略工程,发挥自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地位,围绕“一核引领、多点协同”理念推进大数据、电子、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856.2亿元、增长20.7%,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预计超过42%,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增速继续排名全国前列,彰显了科技创新的蓬勃生机。

      未来,更要加强西部地区之间、西部与其他地区之间产业的优势互补、区域合作,打造区域内外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新要求,解决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持续培育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共同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作者:刘浩林 玉菊浪,分别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研究员,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