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西部地区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作者:赵振华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06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1、正确理解特色优势产业的基本内涵

      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部门或行业的总称,或者提供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产业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和分工深化的结果,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类别,一般将国民经济分为三大产业,虽然对于其中有的行业如采掘业、建筑业等归类于哪个产业,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也有人将信息产业称为第四产业,但在国民经济统计中,一般将广义的农业称为第一产业,广义的工业称为第二产业,广义的服务业称为第三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不断发展和演进,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一是新的产业不断涌现。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的今天,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产业不断产生,相应地落后产业不断被淘汰。而今,细分行业越来越多,产业发展呈现加速分蘖之势。二是各个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呈现融合发展趋势。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界限分明,但当今时代产业发展日益呈现深度融合趋势,如农业与旅游业、工业与旅游业、文化与旅游业等深度融合。三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充分渗透到各个产业,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和转型。四是各个产业都呈现绿色发展趋势。

      优势产业,是指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呈现技术先进、成长性好和产业关联度高等特征。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优势产业不是静态停滞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一时的产业优势并不意味着永远具有优势,因为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在全球范围内新的产业和新的竞争优势不断被塑造,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会对原有的产业实现快速替代。从世界区域发展的历史看,由于没有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一些曾经的支柱产业在较短时间内走向了衰退,曾经红极一时的产品也会在短时间内销声匿迹。同时,科学技术进步也在不断塑造新产业和新模式。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要保持产业发展的优势,就必须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并与产业实现融合,持续地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特色优势产业,是指某一地区独有的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这种性质来自独特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文化习俗、先进技术甚或独门绝技等;二是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成长性比较好;三是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形成产业集聚,纵向形成较长的产业链条,横向形成同类产业的集聚,各个企业之间形成竞争合作关系,从而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从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的情况看,不同地区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或产业集群,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有的地区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但未形成产业优势,产业链条比较短,附加值比较低;有的地区有特色产业,但尚未形成有效集聚,产业优势特别是竞争优势不明显。

    2、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根本体现。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根本方法论,不纠结于过往,不盲目与别的地区攀比,应立足现实,客观理性地分析当前的产业基础,既要搞清楚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成本优势等有利条件,也要冷静认识到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当前推进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为特色优势产业已经具备了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是西部地区的最大实际,以此为主攻方向可以促进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和地区间的产业合理分工。

      西部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优势产业。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广大,各个地区都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资源禀赋、文化习俗、历史底蕴,在长期历史衍变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的具有绝对比较优势,有的具有相对比较优势,有的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多年的发展,广大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包括新能源、农副产品、精细化工和新材料、航空航天装备、汽车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旅游等。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追求,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西部地区的特色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特色优势产业愈益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特”出了口碑,“特”出了品牌,“特”出了核心竞争力。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和方向。世界产业发展史,就是用新技术不断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哪个国家或地区抓住了技术进步的机遇,及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哪个国家或地区就能够引领世界经济。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扭住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推动数字化应用和数字平台建设。各地区应因地制宜、扬长补短,通过技术改造,把特色优势产业做精、做强,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3、多措并举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寻找产业和产品的市场定位的过程,就是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首先需摸清家底,梳理已有的和潜在的特色优势产业,搞清楚产业特在哪儿、优在哪儿、挑战在哪儿,制定产业发展图谱,确定主导产业,不断补链强链。善于把独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把市场优势转化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二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特色优势产业不是政府包出来的,不是温室里培育出来的,而是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打拼出来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最为重要的是让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市场机制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从而调动生产要素背后的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要体现在弥补市场不足,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保护公平竞争,保护自然环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

      三是正确处理好保护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的关系。西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各个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产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须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让传统的特色优势产业在不失传统的前提下实现现代化。我们既不能抱残守缺,也不能一股脑地将传统产业置于脑后,而是应不断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传统不等于落后,让传统优势产业长出科技的翅膀,就是要在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让传统产业拥抱现代科技。同时,西部地区也应紧抓机遇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更大作为。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深化东中西部科技创新合作,建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

      四是充分利用好既有的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奠定了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为西部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2019年,《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来,西部地区发展成效显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更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空间。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具有显著的政策优势,如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政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促进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等,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昔日偏僻的西部地区走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这些都是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难得的有利条件和千载难逢的机遇。西部地区必须善于用足用活用好相关政策,千方百计把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干部群众创新创业源源不竭的动力。

      (作者:赵振华,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部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