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湖南

    科技向新 产业提质

    作者:本报记者 禹爱华 龙军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05版)

        4月26日,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羊城号”在湖南长沙下线交付。新华社发

        湖南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科技人员正在检查实验设备。资料图片

        湖南省首条常态化低空物流应用航线开通。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货箱已装入,申请起飞。”

      “收到,请保持安全距离,准备起飞!”

      湖南省长沙县吾悦广场,在配送站工作人员的指令下,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抱”着顾客下单的货物进行空中配送。这是湖南省首条常态化低空物流应用航线。随着低空经济越来越火热,快递包裹从天而降的科幻场景,走进了更多市民的生活中。

      “我们将在打造‘三个高地’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5月1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说。

      湖南地处“一带一部”特殊区位,作为培育中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和新增长极的重要承载地,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年以来,湖南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快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在打造新质生产力的路上不断探索着自己的答案。

    1、布局未来,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通过一管血可以“揪出”8种早期癌症,运用基因检测技术分析细胞成分避免肿瘤复发……作为厚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近日,记者一走进长沙自贸临空区企业长沙吉因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便被大厅墙上几组数据吸引。“6地中心实验室、40+联合实验室、2地制造基地、2地研究基地、30+省市产品覆盖”——公司的全国布局、发展历程,通过图表、数据的形式一览可知。往里走,两大面创新成果墙上,展示了公司团队近年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的学术文章和获得的各项专利。

      记者透过玻璃窗看到,十万级洁净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精密仪器。

      “这里生产的寡核苷酸探针用于试剂盒,一个实验室每天可以生产几万人份。这些面向癌种早筛、病原检测、肿瘤用药等精准医疗领域的基因测序检测试剂产品,正从这里源源不断下线。”长沙吉因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贺琼芝介绍,原本,检测试剂所使用的DNA探针,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公司耗费两年时间,基于已开发的探针设计与合成平台,完善了公司在关键大单品核心原材料上的自研自产能力,极大改变了核心原材料绝大多数依赖进口、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

      电弧闪烁、叉车穿梭,位于湖南省岳阳经开区的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电磁铁生产车间内,生产设备“火力全开”,正全力以赴赶订单。

      作为国内电磁冶金行业的龙头企业,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磁电装备和新能源负极材料两大主营业务,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全球多地。

      “我们始终坚持以磁电技术为核心的创新战略定位,不断推进科研攻关,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朱晶亮说,2024年公司各类新技术、新产品营收预计超3亿元,节约综合成本40%。

    2、双向奔赴,激活传统产业“新引擎”

      分拣传送带移动时的轰鸣声、扫描仪识别时的扫描声、分拣袋装满时的提示声……走进位于长沙县的湖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长沙盛祥中转场,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作为以效率为王、成本制胜的综合性行业,我们更迫切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托举,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湖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杨倩告诉记者,顺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让快件的分拣计划在高度逼真的数字孪生平台中进行验证与优化,产能平均提升了8%以上。

      成立于2023年8月的长沙盛祥中转场,正是经过数字孪生技术验证后设立的。“我们中转场有10条摆轮自动化分拣线、1台双层小件分拣机,可实现全场快件目标流向分拣。”杨倩告诉记者。

      目前,长沙盛祥中转场作为一个立足湖南、辐射全国,智能分拣、陆空联运的综合性自动化分拨中心,一小时发件能力达4万件,平均每秒11件。

      位于长沙市天心区的湖南大数据交易所,是全国第5家、中部首家新型大数据交易场所。

      “屏幕上闪动的数字是实时的数据交易情况,目前累计成交额已超过11亿元。”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滕书华介绍,该所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持牌数据要素交易市场运营机构,汇集了自然资源、气象、地理空间、地质、建筑信息模型(BIM)、能源、文化、政务八大数据中心。

      数据要素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驱动要素之一。种田用上气象数据,农户可轻松掌握播种、施肥的最佳时机;果农有了地理信息数据,能够为无人机设定更为合理的喷药路线,省时省力又省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刻变革。

      4月10日,湖南气象数据交易专板在湖南大数据交易所正式上线。此次气象数据交易专板的上架产品中,除了有精准的智能网格预报数据、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还有针对不同行业的模型输出产品,面向各行各业深挖气候生态资源,量身定制场景化气象服务。

      “这不仅是数据和用户的双向奔赴,也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双向奔赴。”滕书华说。目前,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已发布需求4000余个,入驻数商433家,上线气象、金融、农业等类型的数据产品近4000个。

    3、多措并举,扩大科技人才“蓄水池”

      位于长沙市宁乡经开区的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科创板第一家以先进新型功能涂层材料为主业的上市企业。其研发的乘用汽车车灯防雾树脂及涂料、乘用汽车零部件PVD涂料技术和产品,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该公司开发的“国产大飞机电致变色功能涂层材料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湖南省“揭榜挂帅”项目之一,项目成果有望在大飞机舷窗、汽车玻璃、智能交通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更离不开人才资源。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股权激励、高薪聘请、业绩激励等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公司组建了全球化的高层次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占比30%以上。

      湘江西岸、岳麓山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齐聚于此,更有5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多达769家,两院院士40余人,人才总量超80万人。

      围绕优化整合科创资源要素,湖南在湘江新区布局湘江科学城建设。湘江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坚持把最好的地段留给科创机构、把最好的风景留给科创人才,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全力推进湘江科学城建设。目前,总投资230亿元的湘江科学中心、湖南大学科创港、湖南钢铁技术研究院等7个重点项目开建,岳麓山科创园桃花岭基地二期主体竣工,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园授牌运营……新的科创高地正在崛起。

      与此同时,湖南很多企业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积极扩大人才“蓄水池”,在高精尖领域持续破冰,为产业发展激发新动能。

      据统计,2023年,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净增2000多家;全省形成3个万亿元产业、十多个千亿产业,拥有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湖南连续四年实施“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已经在147个项目上实现突破。

      奋进的湖南,正在蝶变跃升。

      (本报记者 禹爱华 龙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