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国产超声电机上太空

    讲述人: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芦小龙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詹媛 陈海波 崔兴毅 本报通讯员 彭丽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7日 07版)

      【一线讲述】

      月球背面整体上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体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价值。我们团队在赵淳生院士带领下研制的超声电机已应用在嫦娥六号探测器上,用于光谱仪驱动与控制。

      与传统电机相比,超声电机具有响应快、精度高、噪声小、无电磁干扰等优点。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自动采样时,超声电机会用来控制光谱仪接收反射光谱的镜面的方向和角度。

      超声电机来之不易,研发道路上困难重重。嫦娥六号着陆的月球背面,对超声电机的设计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比如运行时的温度区间将在零下20℃至120℃。考虑到超声电机使用环境复杂多变,团队在高温环境下做了大量的试验,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驱动控制,以及其他安全保障措施的设计。

      我们延续了之前的研制路线,从2015年至今,团队工作人员做了大量自检和可靠性确认等方面的工作,一步步提升着超声电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进行到最后一步时,环境适应性研究却暴露出了超声电机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问题。

      怎么办?距离交付正样仅剩一个月时间,我与团队的几位教师一起昼夜不停守在试验系统旁,针对环境试验的每一条数据仔细分析排查,经历数十种关键材料配方的更换和百余次的环境试验,终于成功实现了超声电机在模拟月背大跨度温度环境下的稳定工作。

      从建立试验系统到迈入科技领域前沿,坚持自主创新是我们团队取得成功的关键。依然记得,团队获批一项用于嫦娥三号任务的超声电机科研项目,助力嫦娥三号于2013年顺利探月,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将超声电机应用到外太空的国家。自豪的同时,我们更期待未来的载人登月。我国已于2023年正式立项,相关任务也已启动,我知道往前走殊为不易,但我们时刻准备着。

      (本报记者 张蕾 詹媛 陈海波 崔兴毅 本报通讯员 彭丽 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